Parity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并查集解决连续子串奇偶性的矛盾检测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询问给定序列中子串的1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并通过并查集的数据结构维护这些信息,能够高效地检测出朋友回答中首次出现的矛盾。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Parity

原题链接 https://www.51nod.com/onlineJudge/questionCode.html#!problemId=1204

你的朋友写下一串包含1和0的串让你猜,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连续的子串(例如其中的第3到第5个数字)问他,该子串中包含了奇数个还是偶数个1,他会回答你的问题,然后你可以继续提问......你怀疑朋友的答案可能有错,或说同他之前的答案相互矛盾,例如:1 - 2 奇数,3 - 4 奇数,那么可以确定1 - 4 一定是偶数,如果你的朋友回答是奇数,就产生了矛盾。给出所有你朋友的答案,请你找出第一个出现矛盾的答案。

Input

第1行:2个数N, Q,N为串的长度,Q为询问的数量。(2 <= N <= 100000, 2 <= Q <= 50000) 
第2 - Q + 1行:每行包括两个数以及一个字符串来描述朋友的回答,2个数中间用空格分隔,分别表示区间的起点和终点,后面的字符为"even"或"odd",表示朋友的答案。

Output

输出1个数,表示朋友的答案中第一个错误答案的位置,如果所有答案均不矛盾,则输出-1。

Sample Input

10 5
1 2 even
3 4 odd
5 6 even
1 6 even
7 10 odd

Sample Output

4

使用并查集,如果a,b是even便可合并他们的头目,如果是odd,便不可合并,并对每次输入的a与b进行判断是否是一个头目,使用flag进行标记错误点(切记每次初始化不然会WA),当判断完输入的奇偶数时,对num进行1(奇数)和2(偶数)的赋值,之后用num来进行merge的合并与判断错误处理。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Q,flag,num;//flag标记错误位置
char str[30];
int f[100010],book[100010];

void init()//对数组进行初始化
{
    memset(str,0,sizeof str);
    memset(f,-1,sizeof f);
    memset(book,0,sizeof book);
}

int getf(int v)
{
    if(f[v]==-1)
    {
        return v;
    }
    else
    {
        int t=getf(f[v]);
        book[v]+=book[f[v]];
        f[v]=t;
        return t;
    }
}

void merge(int a,int b,int i)
{
    int t1=getf(a);
    int t2=getf(b);
    if(t1!=t2)
    {
        f[t2]=t1;
        book[t2]=book[a]-book[b]+num;
    }//对数组book进行累加处理
    else if((book[b]-book[a])%2!=num%2)
    {
        flag=i;
    }//记录错误位置
}


int main()
{
    while(~scanf("%d %d",&N,&Q))
    {
        init();
        flag=-1;//切记对全局变量flag进行初始化;
        int a,b;
        for(int i=1; i<=Q; i++)
        {
            scanf("%d%d %s",&a,&b,str);
            if(flag!=-1)//出现错误位置便跳出
            {
                continue;
            }
            if(str[0]=='e')
            {
                num=2;//偶数为2;
            }
            else
            {
                num=1;//奇数为1;
            }
            a--;//取区间要对a--;
            merge(a,b,i);
        }
        printf("%d\n",flag);
    }
    return 0;
}

 

### USART通信中的Parity概念 在USART(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通信中,**Parity(校验位)**是一种用于数据传输错误检测的机制。它通过在发送的数据帧中添加一个额外的位(即校验位),使得整个数据帧中逻辑“1”的数量为奇数或偶数,从而帮助接收端检测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单比特错误[^3]。 #### 校验位的工作原理 校验位的设置通常由发送端接收端共同约定,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模式: - **无校验(No Parity)**:不使用校验位,数据帧仅由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组成。 - **偶校验(Even Parity)**:发送端计算数据位中“1”的个数,若为奇数,则校验位设为“1”,使总“1”数为偶数;反之则设为“0”。 - **奇校验(Odd Parity)**:发送端确保数据位与校验位中“1”的总数为奇数。如果数据位中“1”的数量为偶数,则校验位设为“1”;否则设为“0”[^2]。 接收端根据约定的校验方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验证,若发现不一致,则表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干扰。 #### 校验位的应用场景 校验位广泛应用于工业通信、嵌入式系统以及需要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场合。例如,在一些传感器网络中,由于环境噪声可能导致数据位翻转,使用校验位可以提高数据完整性[^1]。此外,某些协议(如Modbus RTU)也依赖于校验机制来确保通信的准确性。 #### STM32中的Parity配置 在STM32微控制器中,可以通过`USART_CR1`寄存器中的`PCE`(Parity Control Enable)`PS`(Parity Selection)位来配置校验方式。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配置USART2以启用偶校验: ```c #include "stm32f4xx_hal.h" UART_HandleTypeDef huart2; void MX_USART2_UART_Init(void) { huart2.Instance = USART2; huart2.Init.BaudRate = 9600; huart2.Init.WordLength = UART_WORDLENGTH_8B; huart2.Init.StopBits = UART_STOPBITS_1; huart2.Init.Parity = UART_PARITY_EVEN; // 启用偶校验 huart2.Init.Mode = UART_MODE_TX_RX; huart2.Init.HwFlowCtl = UART_HWCONTROL_NONE; if (HAL_UART_Init(&huart2) != HAL_OK) { // 初始化错误处理 } } ``` 在此配置下,发送端会在每个数据帧中插入适当的校验位,而接收端则会自动检查校验结果,并在发生错误时触发相应的中断或状态标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