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UIView内部都默认关联着一个CALayer, UIView有frame、bounds和center三个属性,CALayer也有类似的属性,分别为frame、bounds、position、anchorPoint。frame和bounds比较好理解,bounds可以视为x坐标和y坐标都为0的frame,那position、anchorPoint是什么呢?先看看两者的原型,可知都是CGPoint点。
@property CGPoint position
@property CGPoint anchorPoint
anchorPoint、position、frame
anchorPoint的默认值为(0.5,0.5),也就是anchorPoint默认在layer的中心点。默认情况下,使用addSublayer函数添加layer时,如果已知layer的frame值,根据上面的结论,那么position的值便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1
2
|
|
里面的0.5是因为anchorPoint取默认值,更通用的公式应该是下面的:
1 2 |
|
下面再来看另外两个问题,如果单方面修改layer的position位置,会对anchorPoint有什么影响呢?修改anchorPoint又如何影响position呢?
根据代码测试,两者互不影响,受影响的只会是frame.origin,也就是layer坐标原点相对superLayer会有所改变。换句话说,frame.origin由position和anchorPoint共同决定,上面的公式可以变换成下面这样的:
1 2 |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修改anchorPoint会移动layer,因为position不受影响,只能是frame.origin做相应的改变,因而会移动layer。
当你设置图层的frame属性的时候,position点的位置(也就是position坐标)根据锚点(anchorPoint)的值来确定,而当你设置图层的position属性的时候,bounds的位置(也就是frame的orgin坐标)会根据锚点(anchorPoint)来确定。
在实际情况中,可能还有这样一种需求,我需要修改anchorPoint,但又不想要移动layer也就是不想修改frame.origin,那么根据前面的公式,就需要position做相应地修改。简单地推导,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
1 2 |
|
但是在实际使用没必要这么麻烦。修改anchorPoint而不想移动layer,在修改anchorPoint后再重新设置一遍frame就可以达到目的,这时position就会自动进行相应的改变。写成函数就是下面这样的:
1 2 3 4 5 |
|
总结
1、position是layer中的anchorPoint在superLayer中的位置坐标。
2、互不影响原则:单独修改position与anchorPoint中任何一个属性都不影响另一个属性。
3、frame、position与anchorPoint有以下关系:
1
2
|
|
第2条的互不影响原则还可以这样理解:position与anchorPoint是处于不同坐标空间中的重合点,修改重合点在一个坐标空间的位置不影响该重合点在另一个坐标空间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