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真空期」的小马智行,已经迎来了势不可挡的正循环

编辑 | RoboX 来源 | 熬过「真空期」的小马智行,终于展现出头号玩家的姿态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自动驾驶之心”公众号

戳我-> 领取自动驾驶近30个方向学习路线

>>自动驾驶前沿信息获取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2025年11月6日,在登陆纳斯达克刚好一年后,小马智行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026。

本次港股IPO中,公司已悉数行使发售量调整权,共计发行约4825万股,最终发售价每股139港元。若承销商的超额配售权悉数行使(即绿鞋后),集资额可达77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规模最大IPO,同时是2025年港股AI领域募资额最高的新股。

本次IPO已引入包括Eastspring在内的多家国际顶级投资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基石认购总额达到1.2亿美元,同时将获多家战略投资方参与锚定认购,其中Uber出资认购1亿美元。

回顾小马智行走过的轨迹可以发现,在其跨过了自动驾驶的「真空期」后,已经迎来了势不可挡的正向循环。

越过「资金真空期」

从寒冬中挺出新枝

“如果说一家公司要做到100分才能实现无人化,那么从50分走到99分是个漫长的过程,我把它叫做「真空期」。这三五年的时间,很多人会撑不过去。”在今年6月的一场访谈中,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如此说道。

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如日中天,融资达144起,总额932亿元;可到了2022年,融资事件骤降至92起,规模收缩至240亿元,较上年减少74%,2023年的总金额则进一步降至200亿元。

在这种背景下,小马智行在此期间仍然有两轮融资。其中在最为萧条的2022年,该公司的D轮融资仍达到2.9亿美元。

"技术实力是我们得到投资者支持的关键因素。过去两年中,我们的核心技术指标大幅提升,‘虚拟司机’在大多数场景中可以媲美甚至超越人类司机。"在D+轮融资后,楼天城曾说道。

与此同时,小马智行通过Robotaxi、Robotruck,技术授权与应用共是三大业务板块推进商业落地分散风险。2024年上半年,其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收入同比增长86%,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收入也显著增长——营收2472万美元,同比翻番。

同年11月,小马智行以股票代码「PONY」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并通过IPO公开发行和同步私募,共筹集约4.52亿美元,创下当年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IPO。加之IPO前获得的7轮融资,公司总体融资规模近18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自美股上市以来,小马智行在公开市场吸引了包括柏基投资、公爵资本、方舟投资、威灵顿资产管理、富达投资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积极买入,商业化进程的节奏加速让长线投资者看到更清晰的盈利前景。

2025年5月,小马智行董事会主席、联合创始人、CEO彭军,以及楼天城,宣布自愿延长股份锁定期至540天。这不仅是向投资者传递管理层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增强投资者持股稳定性,也能够对抗市场不确定性。

随后,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其股价表现强劲。10月16日,其开盘价报21.39美元,较8月12日的15.05美元上涨超42.13%。

如今,在港股上市后,则进一步拓宽了小马智行的投资者基础,提升了股份流动性。双IPO的资本布局,无疑会为该公司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根据小马智行的规划,未来五年内,所得款项净额的约50%用于推行市场进入战略,在我们的主要触及市场推进L4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包括业务开发、生产、销售与营销、客户服务以及与行业参与者的合作;约40%用于L4自动驾驶技术及解决方案的开发;约10%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越过「技术真空期」

从模仿人到超越人

Robotaxi要做到无人化,对技术要求非常非常高。就是人不能犯的错,它基本都不能犯。

楼天城在今年曾表示,自动驾驶从五年前开始,已经进入到一个前人没走过的状态,「模仿复制」已经不再有效,而是必须要开拓新方法,建立高效验证体系,给系统自主迭代的空间,让它在虚拟环境里不断自我验证、优化。

他认为,如今的Robotaxi的决策和轨迹,开始变得不易被人理解,这说明它已经不再只是「模仿人」,而是在「超越人」。

2025年4月,小马智行公布了让Robotaxi「超越人」的背后逻辑:基于强化学习范式的世界模型(PonyWorld),该公司打造适用于各类车型及应用场景的虚拟司机(Virtual Driver),已经实现50万小时全场景、全天候、全无人驾驶运营,安全性表现比人类驾驶高出10倍。

小马智行自研的自动驾驶软件栈正是「虚拟司机」的「大脑」,通过端到端模型,虚拟司机可以感知并精准理解周围环境,预测周围车辆、行人和其他物体的行为,如突然插队、鲁莽变道以及摩托车意外掉头或倒车等。

而在硬件和车辆集成方面,该公司自主设计研发了车载计算单元、T-BOX(远程信息处理单元)、PSU(电源与传感器清洁控制器)乃至摄像头等多项硬件模块,实现性能和成本的双赢。这样的技术已成功应用到不同车型、不同场景中,从乘用车到长途货运卡车。

基于这些技术,小马智行自主研发的第七代L4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也同期发布。该系统方案不仅采用了100%车规级零部件,设计寿命长达60万公里,还通过优化系统架构和算法,大幅降低了自动驾驶套件的BOM成本,较前代下降了70%。

更为重要的是,第七代Robotaxi实现了平台化设计,支持多车型适配,能够灵活部署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车辆上。

小马智行已与北汽新能源、丰田汽车、广汽埃安三大主流车企合作,推出了三款不同的第七代Robotaxi车型,并成功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获得L4级自动驾驶测试许可,开启了全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运营。

就在近日,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及埃安霸王龙Robotaxi正式在广州、深圳等地投入运营,用户只需打开「小马智行」App或小程序,点击「呼叫小马」,就能体验到功能和体验全新升级的车型。

技术上的突破,不仅提升了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更为其商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越过「商业化真空期」

从测试到规模运营

“根据我们的预测,新一代Robotaxi将具备正的贡献边际,这意味着汽车的生存周期应该有一个正的原始边际——当我们增加一辆车时,至少不会亏钱,这是我们用于大规模扩展的主要标准之一。在第七代L4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我们应该能够实现这一点。” 在今年参与《时代周刊》的对话访谈时,彭军这样说道。

时代周刊这样介绍小马智行——于2016年在硅谷成立,最初专注于中国市场,但如今已扩展到欧洲、东亚和中东地区。该公司正从「专注于AI驱动技术」向「大规模部署」过渡。其目标是在年底前建立超过1000辆车的车队。

回顾小马智行在2019-2022年的状况,是商业化面临诸多挑战的阶段:公众对安全性的疑虑、技术迭代、合规成本极高,车队规模小等因素,导致研发和运营成本难以被覆盖,商业化难度大大增加。

而如今,小马智行的技术瓶颈突破后,伴随政策的成熟,合作伙伴的增加,已经在国内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开展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服务,并通过与丰田、北汽、广汽等车企的合作,共同推进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与量产。

以小马智行8月12日发布的未经审计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举例,当季总营收达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75.9%,环比增幅也高达53.5%。

作为核心业务的Robotaxi板块,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325.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3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78.8%。

值得关注的是,乘客车费收入在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实现约800%和超300%的同比飙升,显示出该业务商业化进程的持续提速,揭示商业模式成立。

商业模式的成立,除了第七代Robotaxi产品的推出,也离不开小马智行的运营体系建设:该公司通过开发高度自动化的车队管理体系,实现了对无人车队的精细化管理。

该体系能够实时监控车辆状态、调度车辆运行、处理突发情况,确保了无人车队的高效、安全运营。通过运营体系加持,小马智行可实现1:20的「人员-车辆」安全远程运营比例。

而且,当无人车自动化停进车位,即可并行完成补能、清洁和无人车点检作业,即利用充电静止时间,并行完成所有运维动作,可以做到仅1人即可在1小时充电内完成20辆车的每日维护。

据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负责人张宁透露,一旦投放千辆级规模的第七代Robotaxi车型后,就可以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

在正式加入「美+港」双重上市企业阵营后,小马智行进一步巩固了全球自动驾驶「头号玩家」的姿态和地位。

随着资金注入、技术发展、以及车辆规模的扩大,运营效率的提升,小马智行的商业化进程将也将进入正向循环模式,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商业化范式。

自动驾驶之心

论文辅导来啦

自驾交流群来啦!

自动驾驶之心创建了近百个技术交流群,涉及大模型、VLA、端到端、数据闭环、自动标注、BEV、Occupancy、多模态融合感知、传感器标定、3DGS、世界模型、在线地图、轨迹预测、规划控制等方向!欢迎添加小助理微信邀请进群。

知识星球交流社区

近4000人的交流社区,近300+自动驾驶公司与科研结构加入!涉及30+自动驾驶技术栈学习路线,从0到一带你入门自动驾驶感知(大模型、端到端自动驾驶、世界模型、仿真闭环、3D检测、车道线、BEV感知、Occupancy、多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标定、目标跟踪)、自动驾驶定位建图(SLAM、高精地图、局部在线地图)、自动驾驶规划控制/轨迹预测等领域技术方案、大模型,更有行业动态和岗位发布!欢迎加入。

独家专业课程


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VLA、仿真测试、自动驾驶C++、BEV感知、BEV模型部署、BEV目标跟踪、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多传感器标定、多传感器融合、多模态3D目标检测、车道线检测、轨迹预测、在线高精地图、世界模型、点云3D目标检测、目标跟踪、Occupancy、CUDA与TensorRT模型部署、大模型与自动驾驶、NeRF、语义分割、自动驾驶仿真、传感器部署、决策规划、轨迹预测等多个方向学习视频

学习官网:www.zdjszx.com

【四轴飞行器】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的研究展开,重点介绍基于Matlab代码实现的四轴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构建了考虑非线性特性的飞行器数学模型,涵盖姿态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实现了三自由度(滚转、俯仰、偏航)的精确模拟。文中详细阐述了系统建模过程、控制算法设计思路及仿真结果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四轴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与控制机制;同时,该模拟器可用于算法验证、控制器设计与教学实验。;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的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控制算法开发的研究生和初级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四轴飞行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学习与仿真验证;②作为控制器(如PID、LQR、MPC等)设计与测试的仿真平台;③支持无人机控制系统教学与科研项目开发,提升对姿态控制与系统仿真的理解。;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Matlab代码逐模块分析,重点关注动力学方程的推导与实现方式,动手运行并调试仿真程序,以加深对飞行器姿态控制过程的理解。同时可扩展为六自由度模型或加入外部干扰以增强仿真真实性。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智能体点对点过渡轨迹生成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智能体点对点过渡轨迹生成研究”展开,重点介绍如何利用DMPC方法实现多智能体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轨迹规划与控制。文中结合Matlab代码实现,详细阐述了DMPC的基本原理、数学建模过程以及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涵盖点对点转移、避障处理、状态约束与通信拓扑等关键技术环节。研究强调算法的分布式特性,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与鲁棒性,适用于多无人机、无人车编队等场景。同时,文档列举了大量相关科研方向与代码资源,展示了DMPC在路径规划、协同控制、电力系统、信号处理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化、控制理论或机器人学基础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智能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对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优化算法有一定兴趣或研究需求的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轨迹生成与协同控制研究,如无人机集群、无人驾驶车队等;②作为DMPC算法学习与仿真实践的参考资料,帮助理解分布式优化与模型预测控制的结合机制;③支撑科研论文复现、毕业设计或项目开发中的算法验证与性能对比。;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DMPC的优化建模、约束处理与信息交互机制;按文档结构逐步学习,同时参考文中提及的路径规划、协同控制等相关案例,加深对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整体理解。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