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的管理
一、 磁盘
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中也采用了类似磁带的装置,比较常用的一种叫磁盘,将圆形的磁性盘片装在一个方的密封盒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磁盘表面划伤,导致数据丢失。
文件系统:曾将圆形的磁性盘片装在一个方形的密封盒子里。有了磁盘之后,人们使用计算机就方便多了,不但可以把数据处理结果存放在磁盘中,还可以把很多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数据存储到磁盘中,这样这些数据可以反复使用,避免了重复劳动。可是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人们要存储到磁盘上的内容越来越多,众多的信息存储在一起,很不方便。这样就导致了文件系统的产生。
二、 磁盘分区
为什么要分区
1、 易于管理和使用
2、 有利于数据安全
3、 节约寻找文件的时间
磁盘分区
一块新硬盘,需要分区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而硬盘分区最常见的分区表类型为MBR,它分为三种类别,分别是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1、主分区
主分区也叫引导分区,Windows系统一般需要安装在这个主分区中,这样才能保证开机自动进入系统。简单来说,主分区就是可以引导电脑开机读取文件的一个磁盘分区,
一块硬盘,最多可以同时创建4个主分区,当创建完四个主分区后,就无法再创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了。此外,主分区是独立的,对应磁盘上的第一个分区,目前绝大多数电脑,在分区的时候,一般都是将C盘分成主分区。
2、扩展分区
扩展分区是一个概念,实际在硬盘中是看不到的,也无法直接使用扩展分区。
除了主分区外,剩余的磁盘空间就是扩展分区了。当一块硬盘将所有容量都分给了主分区,那就没有扩展分区了,仅当主分区容量小于硬盘容量,剩下的空间就属于扩展分区了,扩展分区可以继续进行扩展切割分为多个逻辑分区。
3、逻辑分区
在扩展分区上面,可以创建多个逻辑分区。逻辑分区相当于一块存储截止,和操作系统还有别的逻辑分区、主分区没有什么关系,是“独立的”。
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的区别
大多数电脑,都是分为了一个C盘主分区,然后其他的D盘、E盘和F盘等都属于逻辑分区,将D盘、E盘、F盘等出了主分区之外的磁盘组合,则就属于一个扩展分区。
磁盘分区的配置
1、 查看磁盘
2、 划分磁盘
输入fdisk /dev/sdb进入
按w保存并退出
三、 磁盘的格式化
格式化是指对磁盘或磁盘中的分区(partition)进行初始化的一种操作,这种操作通常会导致现有的磁盘或分区中所有的文件被清除。
格式化通常分为低级格式化和高级格式化。如果没有特别指明,对硬盘的格式化通常是指高级格式化,而对软盘的格式化则通常同时包括这两者。
磁盘格式化(Format)是在物理驱动器(磁盘)的所有数据区上写零的操作过程,格式化是一种纯物理操作,同时对硬盘介质做一致性检测,并且标记出不可读和坏的扇区。由于大部分硬盘在出厂时已经格式化过,所以只有在硬盘介质产生错误时才需要进行格式化。
用mkfs来格式化即。把sdb5格式化为ext2类型。其他的同理
四、 磁盘的挂载
挂载是指将一个设备(通常是存储设备)挂接到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 我们要访问存储设备中的文件,必须将文件所在的分区挂载到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 然后通过访问这个目录来访问存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