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四)

1.遥感的定义?

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直接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和方法。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2.遥感技术系统包括?

空间信息获取、遥感数据传输与接受、遥感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等。

3.遥感技术的类型?

(1)按照遥感平台划分

①地面遥感;②航空遥感;③航天遥感;④航宇遥感

(2)按照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划分

①紫外遥感;②可见光遥感;③红外遥感;④微波遥感;⑤多波段遥感

(3)按照工作方式划分

①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②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4)按照遥感的应用领域划分

可分为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按照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灾害遥感及军事遥感等。

(5)按照遥感光谱分辨率划分

①常规遥感;②高光谱遥感;

4.遥感技术的特点?

①综合性;②宏观性;③时效性;④经济性;⑤客观性;⑥局限性;

5.遥感应用的波段?

①紫外线。波长为0.01-0.4μm,主要源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被吸收,只有0.3-0.4μm能部分地穿过大气层,但散射严重。

②可见光。波长为0.4-0.7μm,主要源于太阳辐射,是遥感成像所使用地主要波段之一,有摄影和扫描两种方式。

③红外线。波长为0.7μm-1mm,近红外(0.7-3.0μm)和短波红外主要源于太阳辐射,中红外(3-5μm)和热红外(8-14μm)主要源于太阳辐射及地物热辐射,而远红外(15-30μm)主要源于地物热辐射。

④微波。波长为0.01-1m,由于其波长比可见光、红外线要长,受大气层中云、雾地散射干扰要小,不受光照等条件的限制,因此能全天候进行遥感。使用微波地遥感称为微波遥感。

6.什么是大气窗口?

由于大气对电磁波散射和吸收等因素地影响,使一部分波段的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透过率很小或根本无法通过。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什么是地物反射波普特性?

地物波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改变的特性称为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1. 影响地物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地物的光谱反射率与电磁波入射通量和地物本身性质有关。而许多因素会引起入射通量及地物性质的变化,如太阳位置(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遥感位置(遥感器的观测角和方位角)、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形状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