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道信息

不管银联还是国际卡,都有三个磁道的信息,分别如下:

国内银联卡的磁道格式说明:
磁道1. “%” + “99(2N)” + “16位卡号(19A)” + “^” + “凸字姓名(26A)” + “
^” + “expiry_date YYMM(4N)” + “101或者501(PRMCD.SERV-CODE)” + “CARD.PVV
(5N)” + “0000000000(10N)” + “CVV(3A)” + “00(2N)”+”?”共78位数

磁道2. “;” + “16位卡号(19A)” + “=” + “expiry_date YYMM(4N)” + “106(3
N,服务代码)” + “PVV(5N)” + “00(2N)” + “CVV(3A)” + “?”共39位数

磁道3. “;” + “99(2N)” + “16位卡号(19A)” + “=” + “156(国家代码3N) ” 
+ “156(货币代码3N) ” + “000000000(金额指数1N&周期授权量4N&本周期余额4N) ” 
+ “000000(周期开始日期4N&周期长度2N) ” + “30000000(密码重输次数1N&个人授权控
制参数6N&交换控制符1N) ” + “000000(PAN的TA和SR& SAN-1的TA和SR& SAN-2的TA和SR
,各2N) ” + “expiry_date YYMM(4N) ” + “0(卡序列号1N) ” + “=” + “0000000
00000(SAN-1,12A) ” + “=” + “000000000000(SAN-2,12A) ” + “=” + “1(传递标
志1N) ” + “000000(加密校验数6N) ” + “00000000(附加数据8N) ” + “?”&#6166
4;共106位数

国际卡(MasterCard、VISA)磁道格式说明:
磁道1. “%(1A)” + “B (1A)” + “16位卡号(最大19位)” + “^” + “姓名(2~26A
)” + “^” + “有效期 YYMM(4N)” + “101(3N,根据服务代码的定义)” + “PVV(5
N)” + “00(2N)” + “CVV(3N)” + “000000(6N)”+”?”共70位数;如果卡
号为19位则共73位长;
磁道2. “;” + “16位卡号(最大19位)” + “=” + “有效期YYMM(4N)” + “101(3N
,根据服务代码的定义)” + “PVV(5N)” + “CVV(3N)” + XXX(3N,银行保留数字)+
“?”共37位数
磁道3. “;” + “99(2N)” + “16位卡号(最大19位)” + “=” + “156(国家代码3N
) ” + “156(货币代码3N) ” + “0(金额指数1N)”+“0000(周期授权量4N)”+ 
“0000(本周期余额4N)” + “0000(周期开始日期4N)” +“00(周期长度2N)” + “3
(密码重输次数1N)”+ “000000(个人授权控制参数6N)”+ “0(交换控制符1N) ”
+ “34(PAN的TA和SR,2N)”+“34(SAN-1的TA和SR,2N)”+“34(SAN-2的TA和SR
,2N)” + “有效期 YYMM(4N) ” + “0(卡序列号1N) ” + “=(卡保密号,1A)” + “
(SAN-1,0~12A) ” + “=” + “ (SAN-2,0~12A) ” + “=” + “0(传递标志1N) ”
+ “000000(加密校验数6N) ” + “PVV(5N)” + “CVV(3N)” + XXX(3N,银行保留数
字) + “?”共82位数

补充说明:
1、 磁道格式中的CVV和CVV2表示卡片验证码,对应VISA国际组织名称是CVV和CVV2、对于
万事达国际组织是CVC和CVC2、对于中国银联是CVN和CVN2;
2、 磁道格式中的服务代码,可以在卡系统产品参数定义中根据相应国际组织的规范进行
定义,如VISA和万事达的国际卡一般使用101,银联标志卡一般使用106;

 

 

 应用于银行系统的银行卡上的磁带有3个磁道,分别为磁道1,磁道2及磁道3。每个磁道都记录着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着不同的应用。此外,也有一些应用系统的磁卡只使用了两个磁道,甚至只有一个磁道。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使用全部的三个磁道或是二个或一个磁道。磁道1,2,3 的每个磁道宽度相同,大约在2.80mm左右,用于存放用户的数据信息;相邻两个磁道约有0.05mm的间隙,用于区分相邻的两个磁道;整个磁带宽度在10.29毫米左右(如果是应用3个磁道的磁卡),或是在6.35 毫米左右(如果是应用2个磁道的磁卡)。如果对磁卡上磁道1(或磁道2 或磁道3)进行数据编码时,其数据在磁带上的物理位置偏高或偏低了哪怕几个毫米,则这些已编码的数据信息偏移到了另外的磁道上了。实际上用户所接触看到的银行卡上的磁带宽度会加宽1~2mm 左右,磁带总宽度在12~13mm 之间。在磁带上,记录3个有效磁道数据的起始数据位置和终结数据位置不是在磁带的边缘,而是在磁带边缘向内缩减约7.44mm为起始数据位置;在磁带边缘向内缩减约6.93mm为终止数据位置;这些标准是为了有效保护银行卡上的数据不易被丢失。因为银行卡边缘上的磁记录数据很容易因物理磨损而被破坏

### 0磁道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 工作原理 硬盘中的“0”磁道位于最外圈,距离主轴最远的位置。它是硬盘数据存储的起点位置,所有的数据读写操作都从这里开始[^1]。为了实现这功能,“0”磁道通过专用的检测器进行初始化定位。该检测器负责在硬盘通电后引导磁头精确找到“0”磁道的具体位置。 由于“0”磁道的重要性,在硬盘设计中通常会采用特殊的技术手段保护其完整性。旦“0”磁道发生物理损伤或逻辑错误,可能导致整个硬盘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完全失效。 #### 主要作用 1. **初始定位** “0”磁道作为硬盘的第个可寻址单元,用于定义磁盘分区表(MBR, Master Boot Record)或其他文件系统的起始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后续数据如何被组织和管理。 2. **数据存取入口** 所有针对硬盘的操作都需要经过“0”磁道才能进步执行。无论是操作系统加载还是应用程序运行,均依赖于“0”磁道所提供的基础地址支持。 3. **性能优化的关键节点** 虽然理论上可以从任意磁道发起读写请求,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优先考虑接近“0”磁道附近的区域以减少延迟并提升效率。这是因为越靠外侧的磁道拥有更高的线速度从而带来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3]。 4. **维护系统稳定性** 如果没有健康的“0”磁道,则即使其他部分完好无损也可能造成整体设备瘫痪现象的发生。因此定期检查以及必要时修复受损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python import os def write_to_disk(file_path, content): try: with open(file_path, 'w') as f: f.write(content) print(f"Data written successfully to {file_path}.")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writing data: {e}") write_to_disk('example.txt', 'This is an example of writing data.') ``` 以上代码展示了个简单向硬盘写入数据的例子,其中涉及到了对特定路径下文件创建与内容填充的过程。这正是基于底层硬盘结构包括但不限于“0”磁道机制所构建起来的应用场景之。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