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Python基础⑵

本文详细介绍了Python中的格式化输出方法,包括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的格式化输出技巧。同时,文章还深入探讨了Python的基本运算符、比较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等,并对位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进行了说明。此外,本文还讨论了Python中的编码问题,解释了ASCII、GBK、Unicode和UTF-8等编码的区别。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Python基础⑵

1 . 格式化输出

1、整数的输出
%o —— oct 八进制
%d —— dec 十进制
%x —— hex 十六进制

1 >>> print('%o' % 20)
2 24
3 >>> print('%d' % 20)
4 20
5 >>> print('%x' % 20)
6 14

2、浮点数输出
(1)格式化输出
%f ——保留小数点后面六位有效数字
  %.3f,保留3位小数位
%e ——保留小数点后面六位有效数字,指数形式输出
  %.3e,保留3位小数位,使用科学计数法
%g ——在保证六位有效数字的前提下,使用小数方式,否则使用科学计数法
  %.3g,保留3位有效数字,使用小数或科学计数法

 1 >>> print('%f' % 1.11)  # 默认保留6位小数
 2 1.110000
 3 >>> print('%.1f' % 1.11)  # 取1位小数
 4 1.1
 5 >>> print('%e' % 1.11)  # 默认6位小数,用科学计数法
 6 1.110000e+00
 7 >>> print('%.3e' % 1.11)  # 取3位小数,用科学计数法
 8 1.110e+00
 9 >>> print('%g' % 1111.1111)  # 默认6位有效数字
10 1111.11
11 >>> print('%.7g' % 1111.1111)  # 取7位有效数字
12 1111.111
13 >>> print('%.2g' % 1111.1111)  # 取2位有效数字,自动转换为科学计数法
14 1.1e+03

3、字符串输出
%s
%10s——右对齐,占位符10位
%-10s——左对齐,占位符10位
%.2s——截取2位字符串
%10.2s——10位占位符,截取两位字符串

 1 >>> print('%s' % 'hello world')  # 字符串输出
 2 hello world
 3 >>> print('%20s' % 'hello world')  # 右对齐,取20位,不够则补位
 4          hello world
 5 >>> print('%-20s' % 'hello world')  # 左对齐,取20位,不够则补位
 6 hello world         
 7 >>> print('%.2s' % 'hello world')  # 取2位
 8 he
 9 >>> print('%10.2s' % 'hello world')  # 右对齐,取2位
10         he
11 >>> print('%-10.2s' % 'hello world')  # 左对齐,取2位
12 he 

4、 其他

字符串格式代码如下

(2)常用转义字符如下

2 . 基本运算符

Python算术运算符

以下假设变量: a=10,b=20

运算符描述实例
+加 - 两个对象相加a + b 输出结果 30
-减 - 得到负数或是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a - b 输出结果 -10
*乘 - 两个数相乘或是返回一个被重复若干次的字符串a * b 输出结果 200
/除 - x除以yb / a 输出结果 2
%取模 - 返回除法的余数b % a 输出结果 0
**幂 - 返回x的y次幂a**b 为10的20次方, 输出结果 100000000000000000000
//取整除 - 返回商的整数部分9//2 输出结果 4 , 9.0//2.0 输出结果 4.0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算术运算符的操作:

实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a = 21 b = 10 c = 0 c = a + b print " 1 - c 的值为: " , c c = a - b print " 2 - c 的值为: " , c c = a * b print " 3 - c 的值为: " , c c = a / b print " 4 - c 的值为: " , c c = a % b print " 5 - c 的值为: " , c # 修改变量 a 、b 、c a = 2 b = 3 c = a ** b print " 6 - c 的值为: " , c a = 10 b = 5 c = a // b print " 7 - c 的值为: " , c

运行实例 »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c 的值为: 31
2 - c 的值为: 11
3 - c 的值为: 210
4 - c 的值为: 2
5 - c 的值为: 1
6 - c 的值为: 8
7 - c 的值为: 2

注意:Python2.x 里,整数除整数,只能得出整数。如果要得到小数部分,把其中一个数改成浮点数即可。

>>> 1/2
0
>>> 1.0/2
0.5
>>> 1/float(2)
0.5

Python比较运算符

以下假设变量a为10,变量b为20:

运算符描述实例
==等于 - 比较对象是否相等(a == b) 返回 False。
!=不等于 - 比较两个对象是否不相等(a != b) 返回 true.
<>不等于 - 比较两个对象是否不相等(a <> b) 返回 true。这个运算符类似 != 。
>大于 - 返回x是否大于y(a > b) 返回 False。
<小于 - 返回x是否小于y。所有比较运算符返回1表示真,返回0表示假。这分别与特殊的变量True和False等价。(a < b) 返回 true。
>=大于等于 - 返回x是否大于等于y。(a >= b) 返回 False。
<=小于等于 - 返回x是否小于等于y。(a <= b) 返回 true。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比较运算符的操作:

实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a = 21 b = 10 c = 0 if ( a == b ) : print " 1 - a 等于 b " else : print " 1 - a 不等于 b " if ( a != b ) : print " 2 - a 不等于 b " else : print " 2 - a 等于 b " if ( a <> b ) : print " 3 - a 不等于 b " else : print " 3 - a 等于 b " if ( a < b ) : print " 4 - a 小于 b " else : print " 4 - a 大于等于 b " if ( a > b ) : print " 5 - a 大于 b " else : print " 5 - a 小于等于 b " # 修改变量 a 和 b 的值 a = 5 b = 20 if ( a <= b ) : print " 6 - a 小于等于 b " else : print " 6 - a 大于 b " if ( b >= a ) : print " 7 - b 大于等于 a " else : print " 7 - b 小于 a "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a 不等于 b
2 - a 不等于 b
3 - a 不等于 b
4 - a 大于等于 b
5 - a 大于 b
6 - a 小于等于 b
7 - b 大于等于 a

Python赋值运算符

以下假设变量a为10,变量b为20:

运算符描述实例
=简单的赋值运算符c = a + b 将 a + b 的运算结果赋值为 c
+=加法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减法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乘法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除法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取模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幂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取整除赋值运算符c //= a 等效于 c = c // a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赋值运算符的操作:

实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a = 21 b = 10 c = 0 c = a + b print " 1 - c 的值为: " , c c += a print " 2 - c 的值为: " , c c *= a print " 3 - c 的值为: " , c c /= a print " 4 - c 的值为: " , c c = 2 c %= a print " 5 - c 的值为: " , c c **= a print " 6 - c 的值为: " , c c //= a print " 7 - c 的值为: " , c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c 的值为: 31
2 - c 的值为: 52
3 - c 的值为: 1092
4 - c 的值为: 52
5 - c 的值为: 2
6 - c 的值为: 2097152
7 - c 的值为: 99864

Python位运算符

按位运算符是把数字看作二进制来进行计算的。Python中的按位运算法则如下:

下表中变量 a 为 60,b 为 13,二进制格式如下:

a = 0011 1100

b = 0000 1101

-----------------

a&b = 0000 1100

a|b = 0011 1101

a^b = 0011 0001

~a  = 1100 0011
运算符描述实例
&按位与运算符:参与运算的两个值,如果两个相应位都为1,则该位的结果为1,否则为0(a & b) 输出结果 12 ,二进制解释: 0000 1100
|按位或运算符:只要对应的二个二进位有一个为1时,结果位就为1。(a | b) 输出结果 61 ,二进制解释: 0011 1101
^按位异或运算符:当两对应的二进位相异时,结果为1(a ^ b) 输出结果 49 ,二进制解释: 0011 0001
~按位取反运算符:对数据的每个二进制位取反,即把1变为0,把0变为1 。~x 类似于 -x-1(~a ) 输出结果 -61 ,二进制解释: 1100 0011,在一个有符号二进制数的补码形式。
<<左移动运算符:运算数的各二进位全部左移若干位,由 << 右边的数字指定了移动的位数,高位丢弃,低位补0。a << 2 输出结果 240 ,二进制解释: 1111 0000
>>右移动运算符:把">>"左边的运算数的各二进位全部右移若干位,>> 右边的数字指定了移动的位数a >> 2 输出结果 15 ,二进制解释: 0000 1111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位运算符的操作:

实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a = 60 # 60 = 0011 1100 b = 13 # 13 = 0000 1101 c = 0 c = a & b ; # 12 = 0000 1100 print " 1 - c 的值为: " , c c = a | b ; # 61 = 0011 1101 print " 2 - c 的值为: " , c c = a ^ b ; # 49 = 0011 0001 print " 3 - c 的值为: " , c c = ~ a ; # -61 = 1100 0011 print " 4 - c 的值为: " , c c = a << 2 ; # 240 = 1111 0000 print " 5 - c 的值为: " , c c = a >> 2 ; # 15 = 0000 1111 print " 6 - c 的值为: " , c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c 的值为: 12
2 - c 的值为: 61
3 - c 的值为: 49
4 - c 的值为: -61
5 - c 的值为: 240
6 - c 的值为: 15

Python逻辑运算符

Python语言支持逻辑运算符,以下假设变量 a 为 10, b为 20:

运算符逻辑表达式描述实例
andx and y布尔"与" - 如果 x 为 False,x and y 返回 False,否则它返回 y 的计算值。(a and b) 返回 20。
orx or y布尔"或" - 如果 x 是非 0,它返回 x 的值,否则它返回 y 的计算值。(a or b) 返回 10。
notnot x布尔"非" - 如果 x 为 True,返回 False 。如果 x 为 False,它返回 True。not(a and b) 返回 Fals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实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a = 10 b = 20 if ( a and b ) : print " 1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 " else : print " 1 - 变量 a 和 b 有一个不为 true " if ( a or b ) : print " 2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 else : print " 2 - 变量 a 和 b 都不为 true " # 修改变量 a 的值 a = 0 if ( a and b ) : print " 3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 " else : print " 3 - 变量 a 和 b 有一个不为 true " if ( a or b ) : print " 4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 else : print " 4 - 变量 a 和 b 都不为 true " if not ( a and b ) : print " 5 - 变量 a 和 b 都为 fals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false " else : print " 5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 "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
2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3 - 变量 a 和 b 有一个不为 true
4 - 变量 a 和 b 都为 tru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true
5 - 变量 a 和 b 都为 false,或其中一个变量为 false

Python成员运算符

除了以上的一些运算符之外,Python还支持成员运算符,测试实例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成员,包括字符串,列表或元组。

运算符描述实例
in如果在指定的序列中找到值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x 在 y 序列中 , 如果 x 在 y 序列中返回 True。
not in如果在指定的序列中没有找到值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x 不在 y 序列中 , 如果 x 不在 y 序列中返回 True。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成员运算符的操作:

实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a = 10 b = 20 list = [ 1 , 2 , 3 , 4 , 5 ] ; if ( a in list ) : print " 1 - 变量 a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 else : print " 1 - 变量 a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 if ( b not in list ) : print " 2 - 变量 b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 else : print " 2 - 变量 b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 # 修改变量 a 的值 a = 2 if ( a in list ) : print " 3 - 变量 a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 else : print " 3 - 变量 a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变量 a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2 - 变量 b 不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3 - 变量 a 在给定的列表中 list 中

Python身份运算符

身份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对象的存储单元

运算符描述实例
isis 是判断两个标识符是不是引用自一个对象x is y, 类似 id(x) == id(y) , 如果引用的是同一个对象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s notis not 是判断两个标识符是不是引用自不同对象x is not y , 类似 id(a) != id(b)。如果引用的不是同一个对象则返回结果 True,否则返回 False。

注: id() 函数用于获取对象内存地址。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身份运算符的操作:

实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a = 20 b = 20 if ( a is b ) : print " 1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 else : print " 1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 if ( a is not b ) : print " 2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 else : print " 2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 # 修改变量 b 的值 b = 30 if ( a is b ) : print " 3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 else : print " 3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 if ( a is not b ) : print " 4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 else : print " 4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2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3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4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is 与 == 区别:

is 用于判断两个变量引用对象是否为同一个, == 用于判断引用变量的值是否相等。

>>> a = [1, 2, 3]
>>> b = a
>>> b is a 
True
>>> b == a
True
>>> b = a[:]
>>> b is a
False
>>> b == a
True

Python运算符优先级

以下表格列出了从最高到最低优先级的所有运算符:

运算符描述
**指数 (最高优先级)
~ + -按位翻转, 一元加号和减号 (最后两个的方法名为 +@ 和 -@)
* / % //乘,除,取模和取整除
+ -加法减法
>> <<右移,左移运算符
&位 'AND'
^ |位运算符
<= < > >=比较运算符
<> == !=等于运算符
= %= /= //= -= += *= **=赋值运算符
is is not身份运算符
in not in成员运算符
not or and逻辑运算符

以下实例演示了Python所有运算符优先级的操作:

实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a = 20 b = 10 c = 15 d = 5 e = 0 e = ( a + b ) * c / d #( 30 * 15 ) / 5 print " (a + b) * c / d 运算结果为: " , e e = ( ( a + b ) * c ) / d # (30 * 15 ) / 5 print " ((a + b) * c) / d 运算结果为: " , e e = ( a + b ) * ( c / d ) ; # (30) * (15/5) print " (a + b) * (c / d) 运算结果为: " , e e = a + ( b * c ) / d ; # 20 + (150/5) print " a + (b * c) / d 运算结果为: " , 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a + b) * c / d 运算结果为: 90
((a + b) * c) / d 运算结果为: 90
(a + b) * (c / d) 运算结果为: 90
a + (b * c) / d 运算结果为: 50

3 . 编码问题

阶段一:现代计算机起源于美国,最早诞生也是基于英文考虑的ASCII

  随着计算机越来越流行,厂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不同的计算机体系间转换数据变得十分蛋疼,人们厌烦了这种自定义造成的混乱。最终,计算机制造商一起制定了一个标准的方法来描述字符。他们定义使用一个字节的低7位来表示字符,并且制作了如上图所示的对照表来映射七个比特的值到一个字符上。例如,字母A是65,c是99,~是126等等, ASCII码就这样诞生了。原始的ASCII标准定义了从0到127 的字符,这样正好能用七个比特表示。

  为什么选择了7个比特而不是8个来表示一个字符呢?我并不关心。但是一个字节是8个比特,这意味着1个比特并没有被使用,也就是从128到255的编码并没有被制定ASCII标准的人所规定,这些美国人对世界的其它地方一无所知甚至完全不关心。其它国家的人趁这个机会开始使用128到255范围内的编码来表达自己语言中的字符。例如,144在阿拉伯人的ASCII码中是گ,而在俄罗斯的ASCII码中是ђ。ASCII码的问题在于尽管所有人都在0-127号字符的使用上达成了一致,但对于128-255号字符却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解释。你必须告诉计算机使用哪种风格的ASCII码才能正确显示128-255号的字符。

  总结:ASCII,一个Bytes代表一个字符(英文字符/键盘上的所有其他字符),1Bytes=8bit,8bit可以表示0-2**8-1种变化,即可以表示256个字符,ASCII最初只用了后七位,127个数字,已经完全能够代表键盘上所有的字符了(英文字符/键盘的所有其他字符),后来为了将拉丁文也编码进了ASCII表,将最高位也占用了。

阶段二:为了满足中文,中国人定制了GBK

  GBK:2Bytes代表一个字符;为了满足其他国家,各个国家纷纷定制了自己的编码。日本把日文编到Shift_JIS里,韩国把韩文编到Euc-kr

阶段三:万国码Unicode编码

  后来,有人开始觉得太多编码导致世界变得过于复杂了,让人脑袋疼,于是大家坐在一起拍脑袋想出来一个方法:所有语言的字符都用同一种字符集来表示,这就是Unicode。

Unicode统一用2Bytes代表一个字符,2**16-1=65535,可代表6万多个字符,因而兼容万国语言.但对于通篇都是英文的文本来说,这种编码方式无疑是多了一倍的存储空间(英文字母只需要一个字节就足够,用两个字节来表示,无疑是浪费空间).于是产生了UTF-8,对英文字符只用1Bytes表示,对中文字符用3Bytes.UTF-8是一个非常惊艳的概念,它漂亮的实现了对ASCII码的向后兼容,以保证Unicode可以被大众接受。

在UTF-8中,0-127号的字符用1个字节来表示,使用和US-ASCII相同的编码。这意味着1980年代写的文档用UTF-8打开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有128号及以上的字符才用2个,3个或者4个字节来表示。因此,UTF-8被称作可变长度编码。于是下面字节流如下:

    0100100001000101010011000100110001001111

  这个字节流在ASCII和UTF-8中表示相同的字符:HELLO

  至于其他的UTF-16,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总结一点:unicode:简单粗暴,所有字符都是2Bytes,优点是字符----->数字的转换速度快,缺点是占用空间大。

       utf-8:精准,对不同的字符用不同的长度表示,优点是节省空间,缺点是:字符->数字的转换速度慢,因为每次都需要计算出字符需要多长的Bytes才能够准确表示。

  因此,内存中使用的编码是unicode,用空间换时间(程序都需要加载到内存才能运行,因而内存应该是尽可能的保证快);硬盘中或者网络传输用utf-8,网络I/O延迟或磁盘I/O延迟要远大与utf-8的转换延迟,而且I/O应该是尽可能地节省带宽,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所有程序,最终都要加载到内存,程序保存到硬盘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编码格式,但是到内存中我们为了兼容万国(计算机可以运行任何国家的程序原因在于此),统一且固定使用unicode,这就是为何内存固定用unicode的原因,你可能会说兼容万国我可以用utf-8啊,可以,完全可以正常工作,之所以不用肯定是unicode比utf-8更高效啊(uicode固定用2个字节编码,utf-8则需要计算),但是unicode更浪费空间,没错,这就是用空间换时间的一种做法,而存放到硬盘,或者网络传输,都需要把unicode转成utf-8,因为数据的传输,追求的是稳定,高效,数据量越小数据传输就越靠谱,于是都转成utf-8格式的,而不是unicode。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