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 | 钱?

本文探讨了在消费主义社会中,如何合理定位自己的赚钱方式,从第三象限(普通大众)跃升至第二象限(高回报群体),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劣币及道德考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640?wx_fmt=gif

本文选自:

@北冥乘海生 在 GitChat 出版的电子书《把点开活:互联网圈的说学逗唱》,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文书(《财务自由是个大骗局》)说到,芸芸众生都在挣多少花多少的怪圈里挣扎。有人觉得,这是阿 Q 精神,号召大家混吃等死。非也,我说的是不要为取悦社会标准而消费,可是该挣钱的时候,一定要逮住蛤蟆攥出尿来,决不手软!


640?wx_fmt=png

今天就来说说挣钱的事儿

不过,我们要谈的并不是“怎样挣钱”,而是“什么钱应该挣”,这是个更重要的根本问题。与消费主义类似,社会舆论在此问题上,也润物细无声地布下了一个陷阱:很多人在“不义之财不可取”的道德满足中,错过了太多该挣的钱,却没有认真想一想,那些钱财是否真的“不义”。

按创造价值与所获回报的多少,世人分别代表下图中的四个象限(底色代表人口密度):

  • 第一象限:创造价值多、回报也多,比如优秀的企业家,产品创造了真正的社会价值,自己也成了亿万富翁;

  • 第二象限:创造价值很少,可是回报丰厚,这无非是占了别人的便宜,这些人我们俗称“劣币”,他们挣的钱俗称“不义之财”;

640?wx_fmt=jpeg

  • 第三象限:创造的价值和回报都有限,我们大部分吃瓜群众都挤在这个格子里;

  • 第四象限:创造价值多、回报相对少,是为圣贤,以科学文化大师们为代表。

孔夫子绝粮困陈蔡,谁又想一辈子待在第三象限?那么往第一、第四象限走?您想瞎了心了!想赶上马化腾,或者成为杨振宁,概率都比中六合彩还要低。看来只有横下一条心,奔二象限了!可是,您刚要乘跨坐骑,耳边厢就响起一个声音:“不义之财不可取啊!”,只好在羞愧当中落荒而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小学生守则起,这似乎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有人说,当今商业社会的大环境是劣币驱逐良币,好友 L 总闻言,长叹一口气:“幸好,我们是劣币!”众人鄙夷地哄笑起来。此场景发人深省——不齿做“劣币”,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精神枷锁。可实际上,靠做劣币发家致富的太多了,甚至很多第一象限大佬,创业初期也是这么活下来的。

其实,劣币是否可为,不义之财是否可取,绝不是非黑即白的。作为一个严谨的负媒体,我带大家来分析一下,怎样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劣币,把那些原本不敢挣的钱挣到手,完成从第三象限到第二象限的升华。

如何区分高尚与卑贱的劣币呢? 

关键不在于你在第几象限,而在于你从几象限那里获得了超额收益。据此,我们把劣币分成 A、B、C、D 四种。

A 类劣币挣钱最快,因为他们危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利益,是最坏的一类劣币。除非你天赋异禀,有移民火星、精神分裂等特殊技能不建议贸然效仿。否则,升级到第二象限以后只能在监狱里消费的话,生活体验不会太好。

B 类劣币,挣的是四象限群众的钱,总体上不宜提倡。靠蒙老百姓的口粮发家致富,你逞的什么英雄,算得什么好汉?不过,从具体商业模式来看,B 类劣币也跟糖尿病一样,分为 I 型和 II 型。

I 型 B 类劣币,一薅一大片,每人薅一点。比方说,卖伪劣耳挖勺的,从每人身上也就坑个块儿八毛,不至于因此冻饿而死,这倒算不上大奸大恶;II 型 B 类劣币,逮住一个羊就薅秃了为止,比如 P2P、传销。这些人的财富积累,是以多少人家破人亡为代价的。虽然这些门子里危害极大的,陆续都被写入了刑法,可是以国人的智慧,新的商业模式是层出不穷的。这样的劣币,做下去孩子也是要没屁眼的。

C 类劣币,挣得是第二象限其他劣币的钱。小甲做数字广告代理,服务乙客户。发现下游渠道送假量时,小甲正义的小宇宙爆发,为维护客户利益跟下游拍了桌子,还主动向乙退还了部分广告费。可是后来,小甲无意中得知,乙从他这里买来的量,也是用来实施黑科技,靠作弊挣钱的!小甲被雷得外焦里嫩,再也不去管什么假量、作弊,反正多挣的钱,也是从劣币身上挣的,何乐而不为呢?

话说回来,乙坑的那些客户,虽不见得靠广告挣钱,但十有八九也都是第二象限的邻居,最多算个“狗咬狗一嘴毛”,就算是有个别第一象限的良币,也不过是在骆驼身上叮一口,总比坑老百姓来得强。真正能创造社会增量价值的良币企业,其实远比想象得少。

还有一种 D 类劣币,算江湖上风麻燕雀的大生意。他们以伪专家、伪大师嘴脸行世,专蒙一二象限那些一览众山小,面对生死未来等终极奥义手足无措的名流,把自己吹上天,再通吃天下土豪。看起来,这跟上面的 C 类劣币类似,不过他们靠引领社会风气获利,危害要大得多。

640?wx_fmt=png

显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做 C 类劣币,薅二象限其它劣币的羊毛,是积累财富最可行、也最心安理得的办法——本来这帮孙子钱也不是好来的。退而求其次的话,也可以考虑 I 型 B 类劣币。至于其他类型的劣币,就尽量不要做了。

认清了 C 类劣币的正义性,就能有意识地调整思维,在与资本的代表——有钱人博弈时,争取到更多利益。

总结起来,有如下三点值得学习:

一、不要跟强者讲“先付出,后回报”的逻辑。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后回报“,没准是“人类灭绝以后”。强者的潜意识中,往往觉得利用你是天经地义的,给不给回报要看大局,看心情。

现实也是一样,这样的搭讪很常见:“听说您在某方面很有研究啊,来我们公司交流下讲讲呗?”,“您圈子里人脉挺广,给我们推荐一个架构师呗!”那口气,就彷佛让你帮忙已经是天大的面子,至于有什么回报一概闭口不提。对这样的人,不必理会,在心里默默问候他大爷便是。

在雇佣关系束缚下,这样的事更是司空见惯。一涨工资,领导就来游说你“利益面前先退让,公司不会忘了你”,那可得小心了,因为公司裁员的时候,公司真的不会忘了你——因为你好糊弄,不惹事。会叫的鸟有食吃,要避免此类悲剧,请坚定、积极地为自己争取利益,特别是在老板还用得着你的时候。

二、对其他劣币,少遵守些仁义道德。法律不能不遵守,道德不能对谁都遵守。所以,跟劣币打交道,为什么还要做宋襄公自缚手足呢?

说个身边的例子。小 X 做一个金融产品,UI 设计上费劲了心机,始终想不到好的方案,他跟我说:“还是某大厂的交互最好,我总不能直接借用吧?”我闻言大笑:“不但要借用,还要像素级抄下来。你忘了他们厂产品刚上线的时候,连帮助文档里的公司名都抄成了隔壁产品的么?”面对劣币,一旦勇敢抛弃道德束缚,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三、努力加强影响力,积累博弈筹码。如果除了爹妈谁也不认识你,那么在强者面前,你跟煎饼果子的区别无非就是带不带鸡蛋。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才能让你的对手投鼠忌器。

作为一介屌丝,你唯一的优势在于——可能失去的比对手少。所以,要想获得超额利益,又不至于被对方直接捏死,掌握一定的舆论出口,是博弈中非常重要的武器。于是,想办法逐渐积累起影响力,是一个 C 类劣币必修的课程。

勇敢地做个高尚的劣币,在面对其他劣币时敢于不择手段,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是在完成了这样的认知升级以后,迅速获得了事业和财富上的突破。至于到底进什么行业,做什么买卖,反而是其次的问题了。当然,我们是劝人向善的,倘或能把挣来的钱散了去,做些修桥补路的善举,扶助四象限众百姓,那简直可以说近于道了。

更多优质文章,请见:

《把点开活:互联网圈的说学逗唱》。

↓↓↓↓↓↓↓↓↓↓↓↓↓

640?wx_fmt=png




640?wx_fmt=jpeg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专科毕业生从事前端和后端开发的薪资水平及职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转岗后的薪资和发展前景。首先,我需要回顾用户之前的对话和引用内容,确保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专科毕业后的机会和两年后的年薪,现在进一步细化到前端和后端的具体情况,以及转岗后的薪资变化。之前的引用提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比如从开发到架构师的晋升路径,以及计划性学习的重要性。这些需要在回答中体现,以保持连贯。接下来,我需要分析前端和后端的薪资水平。根据之前的回答,专科生起薪在4万到8万之间,一线城市更高。两年经验后,前端薪资可能在8-15万,转后端三年后可能达到15-25万。需要结合城市和技能因素,并引用之前的引用[1]的数据。 职业发展方面,用户提到的晋升架构师的目标(引用[1])可以作为例子,说明后端的发展路径。同时,引用[2]中的计划性和持续学习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强调技能提升和项目经验的作用。 需要注意用户提到的系统级指令,如数学公式的格式,但当前问题可能不涉及数学内容。不过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薪资、转岗影响、发展建议,并添加代码示例和相关问题。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围绕职业发展、技能提升、转岗策略等,确保与用户需求相关。需要检查引用标记是否正确,回答是否符合中文要求,避免使用Markdown,保持自然流畅。</think>### 专科生从事前端与后端开发的薪资水平及职业发展分析 --- #### 一、薪资水平对比 1. **前端开发(2年经验)** - **起薪范围**:专科生在一线城市(如京、上海)的起薪约为$6\text{万}-10\text{万}$/年,二三线城市为$4\text{万}-8\text{万}$/年[^1]。 - **2年经验薪资**:熟练掌握主流框架(如React、Vue)后,薪资可达$8\text{万}-15\text{万}$/年,部分企业会额外提供项目奖金[^1]。 2. **转后端开发(3年经验)** - **转岗初期薪资**:若从前端转后端,初期薪资可能略有调整(约$10\text{万}-15\text{万}$/年),但掌握后端核心技术(如Java Spring、分布式系统)后,3年经验薪资可达$15\text{万}-25\text{万}$/年[^1]。 - **技术栈影响**:掌握高并发、微服务等复杂场景开发能力者,薪资可突破$30\text{万}$/年[^1]。 --- #### 二、职业发展路径 1. **前端开发** - **初级路径**:前端工程师 → 资深前端 → 前端架构师(需掌握性能优化、跨端开发等)。 - **天花板与突破**:前端领域更偏向业务实现,若想突破薪资瓶颈,需向全栈或技术管理方向发展[^1]。 2. **后端开发** - **技术深度要求**:后端更注重系统设计能力(如数据库优化、分布式架构),职业路径一般为:后端工程师 → 系统架构师 → 技术负责人。 - **长期前景**:后端在大型项目中承担核心角色,技术壁垒更高,35岁后仍可通过技术专家或管理岗位保持竞争力(参考引用[2]的“终生学习”建议)[^2]。 --- #### 三、转岗策略与建议 1. **技能衔接** - 从前端转后端时,可优先学习与前端关联紧密的技术(如Node.js、RESTful API设计),逐步过渡到Java/Python等后端语言。 - 代码示例(Node.js与数据库交互): ```javascript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app.get('/api/data', async (req, res) => { try { const data = await Database.query('SELECT * FROM table'); res.json(data); } catch (error) { res.status(500).send('Server Error'); } }); app.listen(3000); ``` 2. **学习规划** - **核心能力**:系统设计(如DDD领域驱动设计)、算法优化(如LeetCode高频题)、云原生技术(如Docker/K8s)。 - **实践建议**:参与开源项目或自建高并发Demo(如电商秒杀系统),积累可展示的代码仓库[^1]。 --- #### 四、薪资增长公式(示例) 假设初始薪资为$S_0$,年增长率为$r$,则$n$年后的薪资为: $$ S_n = S_0 \times (1 + r)^n $$ 例如:若起薪$S_0=8\text{万}$,年增长率$r=15\%$,则3年后: $$ S_3 = 8 \times (1 + 0.15)^3 \approx 12.2\text{万} $$ --- #### 五、总结 - **薪资潜力**:专科生通过前端→后端的技术转型,5年经验后年薪可达$20\text{万}-35\text{万}$,一线城市头部企业可能更高。 - **关键建议**:聚焦技术深度(如源码阅读、架构设计),同时通过认证(如AWS/Azure云认证)提升职场竞争力[^2]。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