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日常操作心理学 优漫动游

本文探讨了产品设计中的执行和评估过程,强调用户习惯和共性操作,阐述了执行鸿沟(产品操作与用户预期一致性)和评估鸿沟(用户理解与系统实际状态的匹配)的重要性,以及设计中需考虑的问题,如操作匹配、反馈清晰等原则。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大师解释了产品设计的几个原则后,接着其实就是解释日常生活中用户操作的心理,从深层次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产品设计需要依据这些原则。  

设计心理学-日常操作心理学  

  首先书中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用户习惯自行判断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模式。  

  这个可能是根据经验,用户对产品的理解不同,操作模式就会不同,设计师要做的是,尽量匹配共性的操作理念,不要擅自标新立异。  

  在这个基础上,书中提出了执行和评估这两个过程:  

  执行:  

  1、行动意图;  

  2、动作顺序;  

  3、动作的执行;  

  评估:  

  1、感知外部世界的状况;  

  2、对感知到的状况加以解释;  

  3、对解释加以评估;  

  老外喜欢将很简单的理念进行深入的分解,上面说到的执行和评估的分解就是如此。不过,这有助于他进一步解释了执行的鸿沟和评估的鸿沟,意思就是人们弄不明白自己的操作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越不清晰,说明鸿沟越大。  

  执行的鸿沟:产品的操作是否和用户所设想的操作一致?也就是用户意图与产品可操作性的差距。换句话说,产品的概念模式,可视性和匹配原则做得好,执行阶段的鸿沟就小。  

  评估的鸿沟:用户在解释系统的工作状态,与实际情况是否类似。如果用户的理解与系统实际情况一样,则鸿沟很小,否则很大。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反馈原则的要求。清晰准确的反馈,可以帮助用户立即明确系统的状态。  

  书中还提到几个产品设计的基本问题,用于检验执行和评估鸿沟的情况:  

  1、有哪些可能的操作;  

  2、如何才能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  

  3、具体如何操作;  

  4、用户如何知道系统是否处于可期望的状态;  

  5、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用户解释之间的匹配关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