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刷朋友圈和微博时,总能看到很多人分享同一个App的截图——蚂蚁集团在11月18日上线的“灵光”。这是一款面向普通用户的全模态AI助手,主打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就能快速生成可交互的小应用(官方叫“闪应用”),还能输出图像、3D模型、动画、图表等各种形式的内容。
我自己也下载试用了两天,确实觉得挺顺手。比如随手说一句“帮我做一个溏心蛋计时器”,不到半分钟就生成了一个带倒计时和声音提醒的小工具;又或者拍一张体检报告,它能直接读懂数据并给出可视化的分析图表。相比单纯聊天的AI,这款更像一个能“动手”的伙伴。
上线才三天(截至11月20日左右),它的表现已经超出很多人预期:
下载量:首日超过20万,两天多时间突破50万(多家媒体报道的数据基本一致)。
App Store排名:第三天冲到中国区免费工具榜第1位,总榜第7位(部分时段工具榜第3、总榜第12,但整体趋势是快速上升)。
安卓渠道的数据还没完全公开,但综合来看,总下载量应该更高。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20日晚间“闪应用”功能一度响应变慢,甚至短暂不可用。官方在评论区半开玩笑地说“今天又没顶住……你们等着,我很快回来”。这其实反映出用户不只是下载了事,而是真的在高频尝试生成各种自定义工具,导致并发压力很大。
为什么这么快就火了?我个人觉得有几方面原因:
- 功能抓住了痛点 大多数AI助手停留在“问答”层面,而“灵光”直接让AI帮你“干活”。一句话生成一个专属小工具,能编辑、能分享、还能调用手机权限(比如相机、位置),这让普通人第一次感觉到AI离日常生活真的很近。
- 体验确实丝滑 登录用支付宝或手机号,几秒钟的事;界面简洁,生成的闪应用基本都能直接运行,不用自己写代码。很多人反馈“终于不是光会聊天了”。
- 传播靠口碑 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主要靠用户自发分享。B站、抖音、小红书上到处是实测视频,评论区基本是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