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的矩阵理解

卷积是神经中常见的一种操作,人们通常习惯从直觉上理解卷积层的卷积操作。但是在代码实现的时候通常需要更为数学化的卷积表达形式,而且理解卷积的数学形式反过来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卷积操作的本质。

卷积的数学形式通常通过矩阵乘法来表示。本文从卷积最一般的数学形式开始讲起,并从一般形式变换为不同网络中的各种特殊形式。

1. 卷积的一般数学形式

我们假设Conv(·)表示卷积操作,左参数矩阵(下简称左阵)A∈RO×N,输入矩阵(下简称输入)X∈RN×C,右参数矩阵(下简称右阵)W∈RC×H,其中:O代表经过一次卷积操作后输出的样本数量,N代表输入的样本数量,C代表每个样本的特征维度(不同网络中有不同的称呼,例如CNN中称为channel),H代表经过一次卷积操作后输出的每个样本的特征维度。由此我们定义一次卷积操作的数学形式为:

Conv(X) = AXW (Eq. 1)

在一次卷积操作中,左阵A表示不同样本间的聚合方式,即不同样本间的信息传递。A的每一行都表示输出的样本是如何由输入的样本聚合而成,非零的部分组成了卷积核的感受野。当O≤N时,就是卷积操作;当O>N时,就是反卷积操作。

右阵W表示同一样本中特征的聚合方式,即同一样本内的信息传递。右阵W每一列都表示一种聚合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卷积核,每一种卷积核都表示对样本进行了一次潜在信息的挖掘。右阵的列维度H表示卷积核的数量,即经过一次卷积操作后,每个样本的隐向量的维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一般形式中,所有的卷积核都共享同一种样本间的聚合方式,即感受野的形状和分布 。但是在实际网络架构中,通常不同的卷积核对应的感受野不一定相同,这就需要对Eq. 1进行变化:

Conv(X) = diag(A1 A2 … AH) · diag(X X … X) · diag(w1 w2 … wH) = diag(Ai<

<think>好的,我需要回答用户关于卷积神经网络中padding的作用与实现方式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padding的基本概念,确保自己理解正确。Padding通常指的是在输入数据的边缘周围添加额外的像素,比如零值像素,这样可以在卷积操作后保持输出尺寸或者调整输出尺寸。比如,如果不加padding的话,每次卷积后特征图的尺寸会缩小,而加上padding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或者甚至让输出尺寸变大。 接下来,要明确padding的作用。用户可能想知道为什么需要padding,常见的理由包括保持空间维度、防止边缘信息丢失,以及帮助网络更有效地学习边缘特征。我需要分点说明这些作用,并给出具体的例子,比如使用same padding时输入和输出尺寸相同,而valid padding则不添加padding导致尺寸减小。同时,可能还需要提到不同框架中的实现方式,比如TensorFlow或PyTorch中的参数设置,但用户提到的是MATLAB,所以需要查一下MATLAB中如何实现padding。不过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引用[1]提到MATLAB实现CNN,可能涉及到相关函数,比如在卷积层中设置'Padding'参数为'same'或'valid',或者具体的数值。 然后,实现方式部分需要解释具体的操作步骤,比如在输入周围添加多少层零,以及如何计算所需的padding大小。这里可能需要引入公式,比如当卷积核大小为$K \times K$,步幅为S时,为了保持输出尺寸与输入相同,padding的大小P可以通过公式计算。例如,输出尺寸H_out = (H_in + 2P - K)/S + 1,如果希望H_out等于H_in,那么P = ( (H_in -1)*S + K - H_in ) / 2。这可能要具体举例说明,比如输入尺寸为5x5,卷积核3x3,步幅1,那么P=(5-1)*1 +3 -5)/2 = (4+3-5)/2=2/2=1,所以每边加1个像素的padding,总尺寸变成7x7,卷积后输出5x5。 另外,需要提到不同的padding模式,比如零填充、反射填充、复制填充等,但最常用的是零填充。用户可能对这些变体感兴趣,但主要关注的是基本概念和实现,所以可能需要简要提及,但重点放在零填充的实现上。 还要注意用户的问题中提到了MATLAB的实现,所以需要结合引用[1],说明在MATLAB中如何具体设置padding。例如,在MATLAB的卷积层中,可以通过设置'Padding'参数来指定,比如'Padding','same'会自动计算所需的padding大小以保持输出尺寸,或者设置具体的数值如'Padding',[1 1]表示上下左右各加1层。 此外,用户提供的引用[2]中提到卷积层和激活函数,可能需要在解释padding的作用时,提到保持空间分辨率有助于后续层提取更多特征,或者防止信息损失,尤其是在深层网络中。例如,如果每次卷积都缩小尺寸,深层网络的感受野可能过大,导致特征图太小,无法有效传递信息。 现在需要组织这些信息,分点回答padding的作用和实现方式,并确保使用正确的中文表达,公式使用$$...$$和$...$格式,引用对应的文献。同时,生成相关问题,可能需要考虑padding的不同类型、计算padding大小的方法、不同框架中的实现差异,或者padding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等。 最后,检查是否有遗漏,比如是否提到边界信息的保留,或者如何处理奇数尺寸的卷积核等,确保回答准确且符合用户需求。</think>### 卷积神经网络中Padding的作用与实现方式 #### 一、Padding的作用 1. **保持特征图尺寸** 卷积操作会缩小输出尺寸,例如输入尺寸为$H \times W$,卷积核大小为$K \times K$,步幅为$S$时,输出尺寸为: $$H_{\text{out}} = \left\lfloor \frac{H - K}{S} \right\rfloor + 1$$ 通过添加Padding(如零填充),可抵消尺寸缩减,使输出与输入尺寸相同(称为`Same Padding`)。这在深层网络中尤为重要,避免特征图过度缩小[^2]。 2. **保留边缘信息** 不加Padding时,输入图像的边缘像素仅参与一次卷积计算,而中心像素参与多次。Padding通过扩展边界,使边缘像素的影响更显著,提升模型对图像边缘特征的捕捉能力[^2]。 3. **灵活控制输出尺寸** 通过调整Padding大小,可主动控制输出尺寸。例如,在需要放大特征图的场景中(如转置卷积),Padding可辅助实现这一目标。 --- #### 二、Padding的实现方式 1. **零填充(Zero Padding)** 在输入张量周围添加值为0的像素层。假设输入尺寸为$5 \times 5$,卷积核为$3 \times 3$,若设置Padding为1,则输入扩展为$7 \times 7$,输出尺寸保持为$5 \times 5$(步幅为1时)。 **公式推导**: 若要求输出尺寸与输入相同($H_{\text{out}} = H_{\text{in}}$),则Padding大小$P$满足: $$P = \frac{(H_{\text{in}} - 1) \cdot S + K - H_{\text{in}}}{2}$$ 例如,当$H_{\text{in}}=5$, $K=3$, $S=1$时,$P=1$。 2. **MATLAB中的实现** 在MATLAB的卷积层(如`convolution2dLayer`)中,可通过参数直接设置Padding模式: - `'same'`:自动计算Padding值以保持输出尺寸。 - `'valid'`:不添加Padding,输出尺寸自然缩减。 - 自定义数值:如`'Padding', [1 1]`表示上下左右各添加1层零填充[^1]。 3. **其他填充类型(扩展补充)** - **反射填充(Reflection Padding)**:通过镜像边缘像素填充。 - **复制填充(Replication Padding)**:重复边缘像素值填充。 这些方法在特定任务(如图像修复)中可减少边界伪影。 --- #### 三、示例代码(MATLAB) ```matlab % 定义卷积层,使用Same Padding convLayer = convolution2dLayer(3, 16, 'Padding', 'same', 'Stride', 1);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