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狗年春节长假,区块链却无眠无休。“三点钟无眠区块链全球ING”微信社群横空出世、彻夜激辩区块链技术与价值。自大年初二(2月17日)起,Qtum量子链帅初、隆领资本蔡文胜、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百合网慕岩、区块链投资人点付大头等业界大佬轮番坐镇,每人每天分享一个主题并答问。夜以继日、几天连续不断的大咖分享答问,一时成为区块链行业津津乐道的火爆话题。
大年初五(2月20日)中午,由容铭投资创始人崔会绅(@Hui)、合伙人韩颖博(@西门柳上)和国金投资管理合伙人詹川联合主持,ArcBlock创始人兼CEO冒志鸿(@Robert Mao -老冒)受邀在群内做ArcBlock的专题分享,集中阐述并回答自己这一路来对区块链3.0概念的认知变革以及提升。
20
二月
年初五
三点钟无眠区块链全球ING
ArcBlock专题分享
(以下内容整理自三点钟微信主群聊天记录)
ArcBlock的前世今生,
从自我认知的变革说起
“区块链这个概念,不太理解,不太看得清,一点不要怀疑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
——冒志鸿/老冒
0
1
冒志鸿:
区块链这个概念,不太理解,不太看得清,一点不要怀疑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
我自己从2009年开始挖了一些比特币,实践了一把后, 得出的结论就是“不靠谱”…… 币也全丢了。因为我当时的认知完全就是从技术实现角度看了看。2013年, 硅谷开始流行谈Blockchain,我参加讨论学习才了解到原来这是比特币里的数据结构, 可以拿来做更多应用。说实话, 我也没有能一下子理解。在几次讨论会上, 我都以挖过币的老手自居泼冷水。直到我看到我的微软前同事Flavien Charlon, 现在ArcBlock首席科学家,从微软离职去搞染色币, 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问题。Flavien是我遇到过的最厉害的程序员之一, 过去团队的明星程序员。当看到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 如此重视一个自己没有足够重视的技术,我觉得必须要警惕, 因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认知没有到位。
(图为老冒与Flavien在巴黎合影)
ArcBlock最初很长时间不叫ArcBlock,而是一个非常极客的名字 —— SemantiChain(语义链)。搞计算机的同学都会很喜欢Semantic这个词吧,一开始我的目标完全是从应用角度出发的,因此考虑的是做一个在区块链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的一个应用。
@西门柳上:和@Robert Mao - 老冒 第一次聊ArcBlock,其实是ArcBlock的前身。那时的时间很有意思,正是9月初,一开始老冒其实是想做应用,一开始老冒也没想去要爱西欧,考虑到爱西欧的乱象,他想先从示范性的落地应用做起,只不过底层的部分设计已经开发了七八成,而这个底层的部分其实就是今天ArcBlock今天的雏形,但是我们密集的讨论了两次,老冒迅速调整过来,决定把底层的部分拿出来先做,服务于更多的应用。
当我们开发应用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区块链的理想如此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要开发一个区块链上的应用,我们面对的底层还相当不完善。各种各样的技术、概念让我们自己也眼花缭乱。作为我的一贯习惯,既然底层还不太完善,那么我们就自己从头开始吧。因此为了做应用,我们先做了个自己的基础框架起来。
作为框架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啊,因此我和几个同行去讨论取经,结果,大家第一感觉就是,你这东西我们也太需要了。我这才发现,原来这些问题和困惑并不只是我们自己遇到,而是几乎每一个探索区块链应用的团队,都会经历这个从兴奋,到迷惑、到茫然的过程。
@西门柳上:10月份回国的时候,老冒足足在国内待了差不多一个月,跟各种新老朋友密集交流,收集正面和反面的各种意见,不停的update ArcBlock的整个规划,其中一部分内容都体现在12月份正式起草,1月初才正式定稿的白皮书中,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区块链应用落地的问题,ArcBlock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而公售的事情也在整个过程中同步推进,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所有的都基于如何建立强大的共识这个最高策略。
(@Robert Mao - 老冒与@西门柳上 去年10月下旬在上海首次聚首商讨ArcBlock项目)
有人批评3点群是盲人摸象,由于名人较多才比较high。 我觉得其实有道理,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觉得往往需要自我检讨一下认知,不要轻易认为别人都是盲人,都是自high。对ICO的认知,其实我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图片源自网络)
有两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一是,BAT( Basic Attention Token)这个项目。Javascript的发明人,因为美国政治不正确的原因硬是失业了。他做了这个新项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