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域与大小端


大小端字节序介绍见:点击打开链接


大小端字节序指的是多字节类型的字节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顺序,字节内的各bit位置并不变化。

例如数据:0x12345678

在大端模式下的存储情况为:

地址0123
十六进制数据0x120x340x560x78
二进制数据0001 00100011 01000101 01100111 1000


在小端模式下的存储情况为:

地址0123
十六进制数据0x780x560x340x12
二进制数据0111 10000101 01100011 01000001 0010

由以上数据可见,大小端情况下只是字节数据的存储位置不同,字节内的各bit位置并不变话。


那什么情况下,大小端模式会影响bit位的存储顺序呢? 答:当结构体内的数据按位域定义时。这种情况下,结构体内按位域定义的数据类型,一定要区分大端字节序和小端字节序定义!


在对Struct(结构体)中成员进行内存分配的时候,“按排列顺序分配,先分配排在前面的”:

1.大端(big endian)模式,从高位向地位分配

对字节,先分配高字节(内存低地址中),再分配低字节(内存高地址中)。

对位域,先分配高bit位,再分配低bit位。

2.小端(little endian)模式,从地位向高位分配

对字节,先分配低字节(内存低地址中),再分配高字节(内存高地址中)。

对位域,先分配低bit位,再分配高bit位。



定义如下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tagBigOrLittleData
{
	UINT32   uiA:5; /*对应数据赋值:00101*/
	UINT32   uiB:9; /*对应数据赋值:000001001*/
	UINT32   uiC:12;/*对应数据赋值:000000001100*/
	UINT32   uiD:6; /*对应数据赋值:000110*/

}BigOrLittleData_S;

定义结构体成员:stData 各个字段赋值如上面注释


大端模式下,stData 数据在内存中的值为:/*00101 000   001001 00  00000011  00 000110*/

地址0123
十六进制数据0x280x240x030x6
二进制数据00101 000
001001 0000000011
00 000110
解释uiA(5)+uiB(H3)uiB(L6)+uiC(H2)uiC(M8) uiC(L2)+uiD(6)


  结构体成员内存分配原则和上面描述一致:“按排列顺序分配,先分配排在前面的成员,在大端模式下,对位域,先对高bit位进行分配,在对低bit位进行分配”。



小端模式下,stData 数据在内存中的值为:/*001 00101   00 000001  00000011  000110 00*/

地址0123
十六进制数据0x250x010x030x18
二进制数据001  00101
00  000001
00000011
000110  00
解释uiB(L3)+uiA(5)uiC(L2)+uiB(H6)uiC(M8)uiD(6) + uiC(H2)

   结构体成员内存分配原则和上面描述一致:“按排列顺序分配,先分配排在前面的成员,在小端模式下,对位域,先对低bit位进行分配,在对高bit位进行分配”。


VS2010 验证代码及结果(小端模式):

typedef struct tagBigOrLittleData
{
	UINT32   uiA:5; /*对应数据赋值:00101*/
	UINT32   uiB:9; /*对应数据赋值:000001001*/
	UINT32   uiC:12;/*对应数据赋值:000000001100*/
	UINT32   uiD:6; /*对应数据赋值:000110*/

}BigOrLittleData_S;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BigOrLittleData_S  stData = {0};

	stData.uiA = 5;
	stData.uiB = 9;
	stData.uiC = 12;
	stData.uiD = 6;

	/*001 00101   00 000001  00000011  000110 00*/

	getchar();

	return 0;
}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按位域定义的结构体,大小端模式下,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顺序是完全不一样的,说白了,就是字节的值和位置都不一样。


所以,如果大端定义了上面的结构体,那么小端对应的结构体应该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tagBigOrLittleData
{
    UINT32   uiD:6; /*对应数据赋值:000110*/
    UINT32   uiC:12;/*对应数据赋值:000000001100*/
    UINT32   uiB:9; /*对应数据赋值:000001001*/
    UINT32   uiA:5; /*对应数据赋值:00101*/

}BigOrLittleData_S;

此时,在小端模式下,stData 数据在内存中的值为:/*00 000110   00000011  001001 00  00101 000*/

地址0123
十六进制数据0x060x030x240x28
二进制数据00 00011000000011001001 0000101 000
解释uiC(L2)+uiD(6)uiC(M8)uiB(L6)+uiC(H2) uiA(5)+uiB(H3)

会发现,结构体各个位域字段“反序”定义以后,小端模式下,字节的值和大端模式的值相同了,但字节序还是反序的(0x06032428 对应 0x28240306),所以在使用时还要进行大小端字节序的转换!


从而,结构体中位域定义的成员,为了兼容大小端,存在以下规则:

1.结构体位域成员的定义,对每个成员的定义要区分大小端,对成员中位域的定义顺序进行翻转。

例如:

typedef struct tagBigOrLittleData
{
#ifdef BIG_ENDIAN
	UINT32   uiA:5; /*对应数据赋值:00101*/
	UINT32   uiB:9; /*对应数据赋值:000001001*/
	UINT32   uiC:12;/*对应数据赋值:000000001100*/
	UINT32   uiD:6; /*对应数据赋值:000110*/

	USHORT   usA:6;
	USHORT   usB:10
#else
	UINT32   uiD:6; /*对应数据赋值:000110*/
	UINT32   uiC:12;/*对应数据赋值:000000001100*/
	UINT32   uiB:9; /*对应数据赋值:000001001*/
	UINT32   uiA:5; /*对应数据赋值:00101*/

	USHORT   usB:10
	USHORT   usA:6;

#endif
}BigOrLittleData_S;


2.数据在不同主机之间传输使用时,要做字节序的转换。(发送时进行主机序到网络序的转换,接收时进行网络序到主机序的转换)

<think>嗯,用户想了解大小端模式的概念和记忆技巧。从引用内容看,用户已经查阅过相关资料,但需要更简洁清晰的解释和实用的记忆方法。大小端核心是字节存储顺序问题:大端模式把高字节存在低地址(像人类书写习惯),小端模式则相反(适合计算机处理)。引用[5]详细解释了处理器对多字节数据的存取差异是导致大小端的原因,这点需要重点强调。关于记忆技巧,引用[3]的两个方法很生动:1)鸡蛋比喻:大端从大头开始存数据,小端从小头开始存——这个视觉化比喻非常直观2)英文联想:big-endian直指高(big)先存储,这样记忆更准确需要提醒用户注意几个关键点:1)大小端只影响多字节数据类型(如int),单字节char不受影响2)网络传输必须用大端(网络字节序),引用[5]提到发送端需将内存数值转为大端格式3)编程时可用联合体检测(引用[4]),但运算无法判断大小端考虑到用户可能是开发者,补充了实际编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构体内存对齐可能影响偏移量计算(引用[1]),ARM处理器支持动态切换(引用[5])。相关问题时重点列出了判断方法、转换应用和处理器差异等实用方向。</think> 大小端模式是计算机处理多字节数据存储顺序的核心概念,以下结合引用内容进行清晰说明: --- ### **一、大小端概念定义** 1. **核心差异** 多字节数据(如 `int`, `float`)在内存中存储时,**高字节**和**低字节**的存放顺序不同: - **大端模式(Big-Endian)**:数据的高字节存储在低地址处 *示例:`0x12345678` 存储为 `12 34 56 78`(地址递增)* - **小端模式(Little-Endian)**:数据的低字节存储在低地址处 *示例:`0x12345678` 存储为 `78 56 34 12`(地址递增)* > 引用[5]明确指出:大小端由**处理器架构**决定(如x86用小端,ARM可切换),仅当操作**多字节数据(>8bit)** 时才存在此问题。 2. **产生原因** 寄存器宽度超过单字节(16/32/64)时,需约定如何拆分数据到内存地址单元(引用[5])。 --- ### **二、实用记忆技巧** #### ✅ 方法1:形象化比喻(推荐) - **鸡蛋模型**(引用[3]): - 大端 → **大头先入**:鸡蛋的大头(高)先放进内存(低地址) - 小端 → **小头先入**:鸡蛋的小头(低)先放进内存(低地址) - **英文直译**(引用[3][5]): - **Big-Endian** = 高(Big)优先存储 - **Little-Endian** = 低(Little)优先存储 #### ✅ 方法2:网络字节序关联 - **网络传输统一用大端**(引用[5]): 发送时需将主机字节序转为**网络字节序(大端)** ,接收方再转回自身格式。 *记忆口诀:上网(网络)需排队(大端规整)* --- ### **三、编程注意事项** 1. **判断方法**(引用[4]) 使用联合体(union)检测字节序,**禁用运算**(因运算在寄存器中已完成大小端转换): ```c #include <stdio.h> int is_little_endian() { union { int i; char c[4]; } u = {0x12345678}; return (u.c[0] == 0x78); // 首字节为低则是小端 } ``` 2. **关键场景** - **网络通信**:必须处理字节序转换(如 `htonl()`/`ntohl()`) - **文件读写**:跨平台数据需统一字节序 - **内存直接访问**:如指针强转解析二进制数据(引用[1][5]) --- ### **⚡ 实际问题示例** > **Q:在小端机器上读取 `int a = 0x11223344` 的内存字节?** > **A:** 地址递增方向:`0x44` → `0x33` → `0x22` → `0x11` --- ### **🔍 相关问题延伸** 1. 如何用代码实现大小端转换函数? 2. 为什么网络协议(如TCP/IP)强制使用大端字节序? 3. 结构体内存对齐大小端如何共同影响数据布局? 4. ARM处理器如何动态切换大小端模式? 5. (bit-field)在不同字节序下的内存排列差异? > 更多实践解析可参考:[^1][^3][^5]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