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模型:它是首个通过模仿神经元而成的模型,其中只有两层:输入层x1…xn和输出层y;权值w1…wn。
但是由于M-P的权值只能事先给定,不能自动确定权值,感知器应运而生。
↓
感知器:可以根据有监督学习,自动确定权值。设定训练样本和期望输出,以误差修正方法来调整实际权值。
但感知器只能解决线性可分问题,不能解决线性不可分问题
↓
初期多层感知器被提出来解决线性不可分问题
↓
但是由于误差修正只能针对单层修正,不能跨层修正,初期多层感知器的只能对中间层和输入层之间的参数进行修正,不能对其它层进行误差修正学习,所以后来有了BP(误差反向传播)的多层感知器来改进这点。
↓
BP下的多层感知器。
目录
1. M-P模型
1.1 最基础的m-p模型:
由上图所示,M-P模型由多个输入节点 {x i _i i|i= 1,2,3…n} 且 x i _i i= {0,1} 和连接权值 {w i _i i|i= 1,2,3…n} 组成,对应一个输出节点y。
整个图可以写做一个公式:
其中 MP模型里的 激活函数f (我称他为激活函数)是 :
以h为阈值,令u i _i i=∑w i _i ix i _i i,y=f(u i _i i), 当u i _i i) ≥ h,y=1; 否则,y=0。
1.2 NOT/ AND/ OR 的m-p模型:
1.2.1 NOT :
只需要把激活函数的规则改变:
以h为阈值,令u i _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