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不忘初心,走向未来——第二届环球人物金融科技领军人物榜发布盛典在京举行。发布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发表主题演讲《可以折叠的金融空间》。
李礼辉指出,移动互联网加上大数据、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以及区块链技术,构建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金融不再只是二维的平面世界,而是可以折叠的三维空间。金融制度创新应完善大数据应用的制度环境,建立统一共享的大信用系统,制定常态户数字金融审慎监管制度,最终实现穿透式监管。
李礼辉表示,市场对创新总是抱着急切的期待和最大的包容性,金融监管必须保持风险控制的定力,对待创新总是更加审慎,因而监管尚未完全适应折叠的金融业态。目前表现在信用制度创新滞后及数字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滞后。“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已经制定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网络借贷信息披露、互联网金融云计算标准,我国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主体上我们是走进全球领先行列,但是对于区块链金融监管我们还处在探索阶段。”
他进一步说,对于折叠的、融合的金融业态,必须实施穿透式监管:一是完善大数据应用的制度环境;二是建立统一共享的大信用系统;三是制定常态化数字金融审慎监管制度。
“应正确区分ICO与区块链,加快区块链金融技术化工作。ICO涉嫌非法集资,理应禁止;区块链采用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等全新的底层核心技术,可以用于构建信任链接器。已经开始在系统领域并在参与方场景中表现出突出的技术优势,应加快区块链金融技术标准化工作,研发区块链金融技术国家标准,建立区块链金融技术审核和验证体系。”李礼辉表示。
关于金融科技领域及区块链行业的监管,区块宝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行业合规发展分析报告》中,区块宝研究院曾指出,
“目前国际上金融科技监管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一些相对小型开放的经济体并且是国际金融中心,比如英国、新加坡。这些国家由于自身市场比较小,金融科技发展产生的风险隐患并不是很突出,同时肩负着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使命,会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引入监管沙盒;
另一类是一些大型经济体且金融市场特别大,比如美国。美国发展金融科技在技术上具有一些领先优势,且在金融科技穿透式监管、功能监管方面比较突出。
从国际经验看,监管沙盒实施对象是一些初创型企业,金融科技自我发展动力不足,需要鼓励发展。而我国市场比较大,金融科技机构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盈利,自身发展动力强。”
往期精彩回顾
了解更多区块链行业资讯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