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型转换
对类型转换来说分为向上类型转换和向下类型转换:
- 向上类型转换是自动完成的,一般是小类型向大类型转换。在引用类型中是子类型向父类型转换。
- 向下类型转换是强制完成的,一般是大类型向小类型转换。在引用类型中是父类型向子类型转换。
public class PolymorphicDemo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 obj = new Object();
String str = new String("Hello");
obj = str; // 向上类型转换,将 String 类型向上提升为 Object 类型
str = (String)obj; // 向下类型转换,它需要强制完成
}
}
注意:在类型转换时,如果是向下类型转换,那么要转换两个类型必须有关系,否则会报错。
abstract class Animal {
abstract void haha();
}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
@Override
void haha() {
System.out.println("Cat haha()");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Override
void haha() {
System.out.println("Dog haha()");
}
}
public class HelloKi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t cat = new Cat();
Dog dog = new Dog();
cat = (Cat)dog; // 报错, 不能将 Dog 转换为 cat
}
}
在进行向下类型转换时,为了避免这种没有关系的两个类型之间进行转换,我们需要使用 ==instanceof==运算符来进行判断,然后再做转换。
二、instanceof
instanceof即是关键字,也是运算符,用于做类型转换时候的判断。
public class HelloKi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cat = new Cat();
Animal dog = new Dog();
if (cat instanceof Dog) {
dog = (Dog) cat;
}
if (dog instanceof Cat) {
cat = (Cat)dog;
}
}
}
三、泛型
什么是泛型呢?泛型也叫做参数化类型。
我们都知道,在参数中,定义方法时候为形参,调用方法时候为实参。在泛型中就是,将原来的类型参数化,类似于方法中的变量参数。
在泛型的使用过程中,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它可以被使用在类、接口、方法中,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泛型是在 JDK1.5 出来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程序的错误发生。
// <T> 这种方式就是用于定义泛型类型的语法,泛型类型需要定义在一对尖括号中。
// 泛型类型的最终类型取决于创建这个对象时指定的具体类型。
class ArrayType<T> {
public T[] create(T[] t) {
return t;
}
}
public class GenericDemo<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1 = new int[10];
arr1[0] = 10;
arr1[1] = 20;
//arr1[2] = "30"; // 报错
String[] arr2 = new String[10];
arr2[0] = "Hello";
arr2[1] = "World";
//arr2[2] = 20; // 报错
Object[] arr3 = new Object[10];
arr3[0] = "Hello";
arr3[1] = 20;
ArrayType<Integer> integerArrayType = new ArrayType<>();
integerArrayType.create(new Integer[]{1, 2, 3});
ArrayType<String> stringArrayType = new ArrayType<>();
stringArrayType.create(new String[]{"Hello", "World"});
}
}
在Java中,只存在伪泛型。泛型类型只会在程序编译时进行类型验证作用,也就是说在程序编译时就进行判断它的类型是否合法。当编译完成后,泛型类型会被擦除,也就是说,在 .class 字节码文件中是没有泛型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