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量监控与异常检测
-
请求频率监测:
-
建立一个系统来记录 API 的请求频率。可以通过在服务器端设置计数器或者使用专业的监控工具来实现。例如,对于每个 API 调用者(可以通过 API 密钥或者用户标识来区分),记录它们在单位时间内(如每分钟、每小时)发起的请求次数。
-
设定合理的请求频率阈值。如果某个调用者的请求频率突然超过这个阈值,就可能是异常情况。比如,正常情况下一个应用每小时调用笔记详情 API 可能是 100 次,但突然增加到 1000 次,这就需要进一步调查是否是恶意爬虫或者遭受了 DDoS 攻击。
-
流量模式分析:
-
除了请求频率,还需要分析请求的流量模式。观察请求的时间分布、来源 IP 地址分布等。正常的应用通常会有比较规律的请求时间,例如集中在用户活跃时间段,且来源 IP 相对固定或者符合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
-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或者数据分析工具来建立流量模式的基线模型。一旦发现实际流量模式与基线模型有较大偏差,就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例如,如果大量请求来自同一个异常的 IP 地址段,且这个 IP 地址段之前从未出现过,这可能是安全风险的信号。
2.安全事件监控与告警
-
身份验证监控:
-
密切关注身份验证过程。记录每次身份验证的结果,包括成功和失败的次数、原因等。如果发现某个 API 密钥或者用户账号的身份验证失败次数过多,可能表示该密钥已经泄露或者正在被恶意攻击者尝试破解。
-
对于连续多次身份验证失败的情况,设置自动告警机制。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