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转载 【K8S系列】深入解析k8s网络

本文介绍了Kubernetes的网络架构,包括CNI层、Pod网络、Service网络和Ingress网络,详细阐述了不同组件间的通信方式,并提到了常见的网络插件如Flannel、Calico、WeaveNet和Cilium。Kubernetes网络模型确保了容器间的高效通信和外部网络接入,同时提供了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和网络隔离等功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序言

你只管努力,其他交给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

文章标记颜色说明:

  • 黄色:重要标题
  • 红色:用来标记结论
  • 绿色:用来标记一级论点
  • 蓝色:用来标记二级论点

Kubernetes (k8s) 是一个容器编排平台,允许在容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服务。今天学习一下k8s网络相关的内容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不仅有一定的收获,而且可以愉快的学习,如果有什么建议,都可以留言和我交流

 专栏介绍

这是这篇文章所在的专栏,欢迎订阅:【深入解析k8s】专栏

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专栏要做的事:

主要是深入解析每个知识点,帮助大家完全掌握k8s,以下是已更新的章节

这是专栏介绍文章地址:【深入解析K8S专栏介绍】

思考问题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k8s是由各种组件、对象组成,那它是如何解决: 

  • Docker容器和Docker容器之间的网络?
  • Pod与Pod之间的网络?
  • Pod与Service之间的网络?
  • Internet与Service之间的网络?

1 基本介绍

1.1 K8s网络是什么

Kubernetes网络是指在Kubernetes集群中不同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的网络架构。

在Kubernetes中,每个容器都有自己的IP地址,这些容器组成了Pod,Pod是Kubernetes调度的最小单元。

Kubernetes网络的设计目标是支持多种网络模型,并提供可插拔的网络插件,从而使Kubernetes能够在不同的云和物理环境中运行。

Kubernetes网络通常分为四个层次:

  • 容器网络接口(CNI)
  • Pod网络
  • Service网络
  • Ingress网络

 容器网络接口(CNI)层

Kubernetes网络的底层是CNI层,它是一个独立的插件系统,用于为容器分配IP地址、创建网络接口和配置网络环境。

CNI插件可以在Kubernetes的各种云和物理环境中使用,例如AWS、GCP、Azure、OpenStack、Bare metal等。

这一层解决的是—Docker容器和Docker容器之间的网络

Pod是最小的可调度单元,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容器。Pod内的容器可以通过localhost(127.0.0.1)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不需要网络环境的支持,因此可以实现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吞吐量。

在Pod内部,容器之间可以通过共享网络命名空间进行通信。所有容器共享Pod的IP地址和网络命名空间,它们可以使用localhost或Pod的IP地址进行通信。可以通过在Pod的配置文件中指定容器之间的端口映射来定义容器之间的通信方式。

例如,在一个Pod中有两个容器A和B,A需要向B发送HTTP请求。可以在Pod的配置文件中为容器A和容器B分别指定端口号,然后在容器A中使用localhost和容器B的端口号进行通信。容器B在接收到请求后可以返回HTTP响应。

Pod网络层

Pod网络层是容器的网络层,它为Pod提供了单独的IP地址和网络空间。Pod网络层可以使用多种网络模型,如host模式、overlay模式、macvlan模式等。

这一层解决的是—Pod与Pod之间的网络通讯

Pod间通信:

Pod是Kubernetes中最小的部署单元,每个Pod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Pod内的容器共享该IP地址和网络命名空间。

Pod间通信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如Kubernetes默认的CNI插件、Flannel、Calico、Weave Net等。

Service网络层

Service网络层是Kubernetes网络的中间层,它定义了Service之间的网络通信,为Service提供了一个虚拟IP地址,将请求路由到后端Pod的实际IP地址。

Service网络层可以使用ClusterIP、NodePort、LoadBalancer等多种类型。

这一层解决的是—Pod与Service之间的网络 

Ingress网络层

Ingress网络层是Kubernetes网络的顶层,它允许外部流量进入Kubernetes集群,并将请求路由到不同的Service。

Ingress网络层可以使用多种Ingress控制器,如Nginx、Traefik、HAProxy等。 

 这一层解决的是—Internet与Service之间的网络

2 k8s网络模型

Kubernetes网络模型是一个为容器提供网络连接的框架,它允许容器在Kubernetes集群内和外部进行通信。

Kubernetes网络模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Pod间通信:Pod是Kubernetes中最小的部署单元,每个Pod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Pod内的容器共享该IP地址和网络命名空间。Pod间通信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如Kubernetes默认的CNI插件、Flannel、Calico、Weave Net等。

  2. Pod与Service通信:Service是Kubernetes中用于访问Pod的一种抽象机制,它为一组Pod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入口,并分发请求到后端的Pod。Pod与Service之间的通信可以直接使用Service的IP地址或DNS名称,Kubernetes会自动将请求路由到后端的Pod。

  3. Pod与Node通信:Kubernetes中的Pod可以与它所在的节点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通常用于容器化应用需要访问宿主机上的资源,如宿主机上的文件、设备等。Pod与Node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节点IP地址或本地环回地址(127.0.0.1)进行。

  4. Service与外部网络通信:Kubernetes中的Service可以暴露给外部网络访问,这可以通过Ingress、NodePort或LoadBalancer等机制实现。Ingress是一种Kubernetes中的资源对象,用于将外部HTTP/HTTPS流量路由到Service中,它可以提供负载均衡、SSL终止等功能。NodePort是一种Service类型,它将Service的端口映射到每个节点的固定端口上,从而允许外部网络通过节点IP地址和该端口访问Service。LoadBalancer是一种Service类型,它使用云提供商的负载均衡器将外部网络流量路由到Service中。

Kubernetes网络模型提供了一种灵活、可扩展、高可用、安全的网络解决方案,使得容器之间能够相互通信以及与外界进行通信,为容器化应用的部署和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网络方案

Kubernetes网络模型是基于容器、Pod、Service和Ingress等抽象概念构建的,它提供了以下特性:

  1. 容器间通信:容器可以直接通过Pod网络进行通信,无需进行端口映射或NAT。

  2. Service发现:Service网络层为Service提供了一个虚拟IP地址,使得其他容器可以通过Service名称和端口号访问该服务。

  3. 负载均衡:Kubernetes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如Round Robin、IP Hash、Least Connection等。

  4. 网络隔离:Kubernetes支持通过网络策略实现容器之间的网络隔离,从而保护容器的安全性。

  5. 外部流量管理:Ingress网络层提供了外部流量管理机制,允许外部请求进入Kubernetes集群,并将请求路由到不同的Service。

Kubernetes网络架构和网络模型提供了高度可扩展性、可插拔性和高可用性的网络解决方案,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更加轻松地部署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

k8s网络插件

Kubernetes 是一个强大的容器编排平台,它提供了多种网络插件,用于在集群中实现容器之间和容器与外部网络的通信。以下是几种常用的 Kubernetes 网络插件:

  1. Kube-router
  2. Flannel
  3. Calico
  4. Weave Net
  5. Cilium

1 Kube-router

Kube-router 是一种基于 BGP 协议的容器网络方案,它可以在集群中创建一个虚拟网络,并使用 BGP 协议来管理容器之间的通信。

具体来说,Kube-router 会为每个容器分配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并使用 BGP 协议将这些 IP 地址添加到路由表中。

Kube-router 还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扁平网络、网格网络和点对点网络等。

使用示例

以下是使用 Kube-router 网络插件的示例代码,

演示前提:已经安装了 Kubernetes 集群和 Kube-router 网络插件:

创建一个 Kubernetes Deployment


  
  1. apiVersion: apps/v1
  2. kind: Deployment #资源类型为Deployment
  3. metadata:
  4. name: nginx-deployment
  5. spec:
  6. replicas: 2
  7. selector:
  8. matchLabels:
  9. app: nginx
  10. template:
  11. metadata:
  12. labels:
  13. app: nginx
  14. spec:
  15. containers:
  16. - name: nginx
  17. image: nginx:latest
  18. ports:
  19. - containerPort: 80

创建一个 Kubernetes Service


  
  1. apiVersion: v1
  2. kind: Service #资源类型为service
  3. metadata:
  4. name: nginx-service
  5. spec:
  6. selector:
  7. app: nginx
  8. ports:
  9. - name: http
  10. port: 80
  11. targetPort: 80
  12. type: ClusterIP

创建一个 Kubernetes Pod,使用 Kube-router 网络插件


  
  1. apiVersion: v1
  2. kind: Pod #资源类型为pod
  3. metadata:
  4. name: kube-router-pod
  5. spec:
  6. containers:
  7. - name: kube-router-container
  8. image: kube-router/kube- router:v1. 3
  9. command:
  10. - kube-router
  11. - run
  12. args:
  13. - --run-router= false
  14. - --run-firewall= false
  15. - --run-service-proxy= false
  16. - --run-egress= false
  17. - --enable-cni= true
  18. - --cni-bin-dir= /opt/cni /bin
  19. - --cni-conf-dir=/etc /cni/net.d
  20. - --cni-network-config= '{
  21. "cniVersion": "0.3.1",
  22. "name": "kube-router",
  23. "type": "kube-router"
  24. }'
  25. volumeMounts:
  26. - name: cni-bin
  27. mountPath: /opt/cni/bin
  28. - name: cni-conf
  29. mountPath: /etc/cni/net.d
  30. volumes:
  31. - name: cni-bin
  32. hostPath:
  33. path: /opt/cni/bin
  34. - name: cni-conf
  35. hostPath:
  36. path: /etc/cni/net.d

在该示例中,

创建了一个 Pod,并使用 Kube-router 网络插件来管理容器的网络配置。

具体来说,是在容器中启动了 Kube-router 进程,并通过命令行参数来配置插件的运行模式和网络配置。

还使用了 hostPath 卷来挂载 CNI 插件所需的文件和配置。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 Kube-router 网络插件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网络需求和环境来配置参数和选项。具体的配置方法可以参考 Kube-router 的官方文档和示例代码。

2 Flannel

Flannel 是一种基于 VXLAN 或者 UDP 的虚拟网络方案,它通过在每个节点上创建一个虚拟网络来实现容器之间的通信。

具体来说,Flannel 会为每个节点分配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段,并将每个容器的 IP 地址映射到这个 IP 地址段中。

Flannel 需要依赖 etcd 或者其他分布式键值存储系统来存储网络配置信息。

使用示例 

以下是使用 Flannel 网络插件的示例代码,

演示前提:已经安装了 Kubernetes 集群和 Flannel 网络插件:

创建一个 Kubernetes Deployment


  
  1. apiVersion: apps/v1
  2. kind: Deployment #资源类型
  3. metadata:
  4. name: nginx-deployment
  5. spec:
  6. replicas: 2
  7. selector:
  8. matchLabels:
  9. app: nginx
  10. template:
  11. metadata:
  12. labels:
  13. app: nginx
  14. spec:
  15. containers:
  16. - name: nginx
  17. image: nginx:latest
  18. ports:
  19. - containerPort: 80

创建一个 Kubernetes Service


  
  1. apiVersion: v1
  2. kind: Service #资源类型
  3. metadata:
  4. name: nginx-service
  5. spec:
  6. selector:
  7. app: nginx
  8. ports:
  9. - name: http
  10. port: 80
  11. targetPort: 80
  12. type: ClusterIP

创建一个 Kubernetes Pod,使用 Flannel 网络插件


  
  1. apiVersion: v1
  2. kind: Pod #资源类型
  3. metadata:
  4. name: flannel-pod
  5. spec:
  6. containers:
  7. - name: flannel-container
  8. image: quay.io/coreos/ flannel:v0. 14.0
  9. command:
  10. - /opt/bin /flanneld
  11. args:
  12. - --ip-masq
  13. - --kube-subnet-mgr
  14. - --iface=eth0
  15. securityContext:
  16. privileged: true
  17. volumeMounts:
  18. - name: flannel-cfg
  19. mountPath: /etc /kube-flannel/
  20. volumes:
  21. - name: flannel-cfg
  22. configMap:
  23. name: kube-flannel-cfg #挂载

在该示例中,创建了一个 Pod,并使用 Flannel 网络插件来管理容器的网络配置。另外,在容器中启动了 Flannel 进程,并通过命令行参数来配置插件的运行模式和网络配置。

还使用了 configMap 卷来挂载 Flannel 的配置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 Flannel 网络插件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网络需求和环境来配置参数和选项。

具体的配置方法可以参考 Flannel 的官方文档和示例代码。

3 Calico

Calico 是一种基于 BGP 协议的容器网络方案,它使用 IP 路由表来管理容器之间的通信。具体来说,Calico 会为每个容器分配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并使用 BGP 协议将这些 IP 地址添加到路由表中。Calico 还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安全机制,可以保护容器网络的安全性。

4 Weave Net

Weave Net 是一种基于 VXLAN 或者 UDP 的虚拟网络方案,它可以在集群中创建一个虚拟网络,从而实现容器之间的通信。具体来说,Weave Net 会为每个容器分配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并使用 VXLAN 或者 UDP 来在不同节点之间传输数据。Weave Net 还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扁平网络、网格网络和点对点网络等。

5 Cilium

Cilium 是一种基于 eBPF 技术的容器网络方案,它可以在内核层面拦截和管理容器之间的通信。具体来说,Cilium 会在每个节点上创建一个 eBPF 过滤器,用于监控和管理容器之间的数据流。Cilium 还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并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安全机制,可以保护容器网络的安全性。

总结

Kubernetes 提供了多种网络插件,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需求和环境来选择适合的网络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网络插件的选择和部署时,需要考虑网络的可靠性、性能和安全性等因素。

今天就到这里了,后面详细介绍:

K8s网络问题解决方案

  • 网络故障排除
  • 网络性能优化
  • 网络安全
  • 实战案例

投票

<think>嗯,用户是二本院校毕业,工作两年,做Java开发,现在想走架构师路线,但无背景和资金。首先,我需要了解他的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架构师通常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系统设计能力,而他现在可能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 用户提到没有背景和资金,这可能意味着他无法通过快速培训或深造来提升,需要依靠自学和项目经验。两年的工作经验可能还不足以接触到复杂的系统设计,所以他需要规划如何逐步积累经验。 接下来,我得考虑架构师的核心能力,比如系统设计、技术选型、性能优化、分布式系统等。他需要在这些方面逐步提升。可能需要分阶段规划,先巩固基础,再深入高级主题,同时积累项目经验。 另外,架构师还需要软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和技术领导力。作为二本毕业生,可能需要通过参与开源项目、技术社区活动来提升影响力和可见度,弥补学历上的不足。 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学习路径,比如推荐哪些技术栈,如何参与实际项目,是否需要考取认证等。同时,考虑到时间和经济限制,免费资源和在线课程可能更适合他。还要提醒他注意实践,通过实际项目来应用所学知识,避免纸上谈兵。 最后,需要给他一个时间规划,比如3-5年内如何分阶段达成目标,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里程碑。同时鼓励他保持持续学习,参与技术社区,建立个人品牌。</think>以下是为您量身定制的**零基础逆袭架构师路线图**,包含4个阶段9大核心模块,特别针对二本背景的开发者设计可落地的成长方案: --- ### **阶段一:技术筑基(第1年)** #### **1. 突破学历限制的3板斧** ```mermaid graph TD A[开源贡献] -->|提交PR被Apache项目合并| B[技术背书] C[博客运营] -->|原创章被官方转载| D[个人IP] E[证书体系] -->|阿里云ACE+AWS SA| F[权威认证] ``` **执行方案**: - 每周贡献2个开源项目issue(推荐ShardingSphere、SkyWalking) - 在掘金平台保持每周3篇技术(重点写源码解析,如Spring循环依赖解决机制) - 用**沙盘演练法**备考认证(在AWS免费账号搭建三层架构) --- #### **2. 薪资翻倍的技能组合** | 技术栈 | 学习重点 | 变现方式 | |--------------|------------------------------|------------------------------| | 并发编程 | JUC原子类实现原理 | 改造现有系统的线程池配置 | | 性能调优 | Arthas诊断线上CPU飙高 | 优化接口响应时间至200ms内 | | 分布式基础 | 自研简易RPC框架 | 推动团队替换旧有HTTP调用 | **避坑指南**: - 避免陷入"配置工程师"陷阱(比如只会用Spring Cloud Alibaba组件) - 警惕"伪架构"项目(参与真正有挑战性的重构,如分库分表实施) --- ### **阶段二:体系构建(第2-3年)** #### **3. 架构能力三级跳训练** ```mermaid graph LR A[单机架构] -->|秒杀系统设计| B[垂直拆分] B -->|领域驱动设计| C[微服务架构] C -->|混沌工程实施| D[云原生架构] ``` **实战项目**: - 用K8s部署自研电商系统(日订单量模拟10万级别) - 在GitHub复刻经典架构(如TikTok短视频存储架构简化版) - 参与GSoC(Google Summer of Code)项目积累国际经验 --- #### **4. 认知破局关键策略** - **信息差利用**:专注细分领域(如实时风控架构),建立技术护城河 - **杠杆效应**:撰写技术电子书(如《金融系统架构设计实战》),实现知识变现 - **错位竞争**:深耕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如医疗HIS系统云化改造) --- ### **阶段三:价值突破(第4-5年)** #### **5. 架构师核心能力矩阵** | 能力维度 | 修炼方法 | 验收标准 | |--------------|------------------------------|------------------------------| | 技术决策力 | 编写架构评估矩阵(TCO对比) | 说服CTO采纳你的技术方案 | | 风险预见力 | 设计故障演练剧本 | 提前发现系统单点故障 | | 抽象建模力 | 实践事件风暴工作坊 | 产出领域模型图 | **晋升秘籍**: - 在团队推行**架构决策日志**(记录每个技术选型的依据) - 定期组织**架构茶话会**(用奶茶经费培养技术影响力) --- #### **6. 低成本建立行业影响力** - 在GitHub维护**架构模式库**(收录10+种架构设计模式) - 开发**架构健康度检测工具**并开源 - 在B站录制《架构师成长日记》系列vlog --- ### **阶段四:职业跃迁(第5+年)** #### **7. 二本逆袭的3条黄金通道** 1. **数字化转型专家**:聚焦制造/医疗等行业,吃透行业know-how 2. **技术布道师**:成为阿里云/腾讯云MVP,走厂商认证体系 3. **创业公司CTO**:选择B轮后的AI公司,用技术换股权 --- #### **8. 风险控制方案** - 建立**技术雷达机制**:每月跟踪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 - 配置**职业安全垫**:考取PMP证书作为管理岗备选 - 实施**知识变现**:开发架构师训练营课程(199元/人) --- ### **执行工具箱** 1. **学习资源**: - 电子书《凤凰架构》周志明(重点看服务网格章节) - 极客时间《从0开始学架构》课程(配合公司报销) 2. **时间管理**: - 每天清晨6:00-7:30进行深度学习(脑科学黄金时段) - 周五晚参加技术沙龙(本地Meetup平均成本30元/次) 3. **资金规划**: - 将年终奖的50%投入云计算认证考试 - 用外包项目收入购买云服务器资源 --- **关键里程碑**: - 第12个月:成为公司重点项目技术Owner - 第24个月:在ArchSummit会议上做15分钟闪电演讲 - 第36个月:薪资达到35k+并具备架构决策权 - 第60个月:进入互联网大厂或成为垂直领域首席架构师 **注意事项**: 避免过早陷入管理事务(如团队人数>5人时需警惕),保持70%时间在技术纵深发展。每周用XMind复盘技术决策,建立个人架构知识图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