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的和基于NIDD的有什么区别

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和基于NIDD(Non-IP Data Delivery)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协议架构、应用场景和实现机制上有显著区别,主要针对不同的物联网(IoT)需求设计。以下是两者的核心区别:


1. 协议架构

  • 基于IP的通信

    • 协议栈‌:遵循标准的TCP/IP协议栈(如HTTP、TCP、UDP等),数据通过IP地址和端口进行路由。
    • 数据格式‌:数据通常封装在IP包中,支持复杂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MQTT、CoAP)。
    • 灵活性‌:支持端到端连接,设备可直接与云端或其他设备通信。
  • 基于NIDD的通信

    • 协议栈‌:绕过IP层,直接在网络底层(如NB-IoT的蜂窝网络)传输数据,无需IP地址分配。
    • 数据格式‌:数据以非结构化形式(如二进制或文本)直接传输,不依赖IP包头封装。
    • 轻量化‌:协议开销极小,适合超低功耗设备(如NB-IoT设备)。

2. 应用场景

  • 基于IP的通信

    • 适用场景‌:需要复杂交互的应用(如视频流、网页访问、远程控制)。
    • 典型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如摄像头、智能音箱)、工业网关等。
  • 基于NIDD的通信

    • 适用场景‌:小数据量、低功耗、广覆盖的物联网场景(如传感器、电表、追踪器)。
    • 典型设备‌:NB-IoT传感器、LPWA(低功耗广域网)设备。

3. 网络资源消耗

  • 基于IP的通信

    • 资源需求高‌:IP包头开销较大(通常20-60字节),频繁通信会导致能耗和流量增加。
    • 连接管理复杂‌:需要维护TCP连接或处理UDP丢包,对设备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 基于NIDD的通信

    • 资源需求极低‌:无IP包头开销,数据直接通过蜂窝网络传输,适合发送少量数据(如几字节到几百字节)。
    • 简化连接‌:无需维护端到端连接,数据由网络直接转发到应用服务器。

4. 网络架构实现

  • 基于IP的通信

    • 端到端通信‌:设备与服务器直接通过IP地址交互,依赖核心网(如4G/5G的EPC或5GC)。
    • 网络复杂性‌:需要DNS、NAT、防火墙等机制支持。
  • 基于NIDD的通信

    • 网络代理转发‌:数据由蜂窝网络(如NB-IoT基站)直接路由到应用服务器,无需设备IP地址。
    • 核心网优化‌:通过专用物联网平台(如3GPP的SCEF或NEF)实现数据透传。

5. 安全性

  • 基于IP的通信

    • 依赖应用层安全协议(如TLS/SSL),可灵活配置加密和认证机制。
  • 基于NIDD的通信

    • 安全性由底层蜂窝网络保障(如SIM卡认证、空口加密),但应用层需自行实现数据加密。

6. 典型技术标准

  • 基于IP的通信

    • 4G LTE、5G、Wi-Fi、以太网等。
  • 基于NIDD的通信

    • NB-IoT(Cat-NB1)、LTE-M(Cat-M1)、LoRaWAN(部分场景)。

选择建议

  • 使用基于IP‌:需要复杂交互、实时性高、数据量大的场景(如视频监控、远程控制)。
  • 使用基于NIDD‌:设备资源受限、数据量极小、对功耗敏感的场景(如环境监测、智能电表)。

两者可结合使用,例如在物联网网关中通过IP协议汇聚多个NIDD设备的数据。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