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翻开学籍手册时惊了——
“这学期科学课居然排了4节,比英语还多两节!”
科学课,终于从“边缘副科”熬成“核心主科”了?
教育部最新通知:小学+初中科学总课时占比从6%-8%涨到8%-10%,超越外语,成了仅次于语数外的“第四大主科”。
这可不是简单“加课”,而是从内容到评价的全方位“大换血”!
这意味着啥?
以后科学课不再是"被占课的副科",而是和语数外平起平坐的"核心素养课"!
🔥变化太实在!家长能感受到的3个惊喜
1.课时"实打实":小学1-2年级"科学启蒙",3-6年级"科学探究",初中"科学综合",环环相扣。
(再也不用担心科学课被语数外老师"借走"啦!)
2.上课"动真格":
∙小学新增"工程与技术":用纸板搭桥、做太阳能小车;
∙初中搞"跨学科实践":算数据设计雨水回收系统、养生态瓶;

图为上海一学校“VR中国画”课程——创意创作型实践作业
3.考试"看操作":实验操作占测评40%,现场做"植物光合作用""电路排查",背书没用了!(广州试点后,孩子科学兴趣涨了28%,动手能力也强了~)
💡AI时代,为啥科学课更要"加码"?
现在AI能背公式、算数据,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I替代不了!
科学课新要求:
∙从"背知识点"→"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从"做题"→"解决真实问题"(比如调查社区垃圾分类、设计校园节能计划);
(陈姐说:"孩子现在会主动研究家里电器原理,还想给花盆装自动浇水装置!")
🌱给家长的小提醒
科学课不是"额外负担",是给孩子的"未来种子"——
∙多陪娃做"家庭小实验"(厨房化学、阳台种植);
∙关注学校"STEAM项目"(搭桥、做模型超锻炼思维);
∙别只看分数,动手能力、好奇心才是核心竞争力!
9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