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包:给定二维平面上的点集,凸包就是将最外层的点连接起来构成的凸多边型,它能包含点集中所有的点。如图所示(图片来自wiki)
步骤:
1、先将点按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的顺序排序。排完序的第一个点,一定为凸包上的点,记为P0。
2,计算各个点相对于 P0 的幅角 α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各个点排序。当 α 相同时,距离 P0 比较近的排在前面。我们由几何知识可以知道,结果中第一个点 P1 和最后一个点一定是凸包上的点。
(以上是准备步骤,以下开始求凸包)
3、将p0、p1放进栈里,从p2开始为当前点,开始求凸包,找第三个点。
4.连接P0和栈顶的那个点,得到直线 L(方向由p0指向栈顶那个点) 。看当前点是在直线 L 的右边还是左边。如果在直线的右边就执行步骤5;如果在直线上,或者在直线的左边就执行步骤6。
5.如果在右边,则栈顶的那个元素不是凸包上的点,把栈顶元素出栈。执行步骤4。
6.当前点是凸包上的点,把它压入栈,执行步骤7。
7.检查当前点 P 是不是最后一个点,是最后一个元素的话就结束。如果不是的话就把 P2 后面那个点做当前点,返回步骤4。
最后,栈中的元素就是凸包上的点了。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node
{
int x,y;
};
node vex[1000];//存入的所有的点
node stackk[1000];//凸包中所有的点
int xx,yy;
bool cmp1(node a,node b)//排序找第一个点
{
if(a.y==b.y)
return a.x<b.x;
else
return a.y<b.y;
}
double cross(node a,node b,node c)//计算叉积 判断ac是否ab左转得到 >0左转 <0右转 =0共线
{
return (b.x-a.x)*(c.y-a.y)-(c.x-a.x)*(b.y-a.y);
}
double dis(node a,node b)//计算距离
{
return sqrt((a.x-b.x)*(a.x-b.x)*1.0+(a.y-b.y)*(a.y-b.y));
}
bool cmp2(node a,node b)//极角排序另一种方法,速度快
{
if(atan2(a.y-yy,a.x-xx)!=atan2(b.y-yy,b.x-xx))
return (atan2(a.y-yy,a.x-xx))<(atan2(b.y-yy,b.x-xx));
return a.x<b.x;
}
bool cmp(node a,node b)//极角排序
{
int m=cross(vex[0],a,b);
if(m>0)
return 1;
else if(m==0&&dis(vex[0],a)-dis(vex[0],b)<=0) //共线 也读入凸包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int main()
{
int t,L;
int i;
t=7;
//录入凸包中的点
vex[0].x=1,vex[0].y=0;
vex[1].x=-1,vex[1].y=1;
vex[2].x=2,vex[2].y=0;
vex[3].x=0,vex[3].y=0;
vex[4].x=-1,vex[4].y=-1;
vex[5].x=1,vex[5].y=-1;
vex[6].x=-2,vex[6].y=-0; //可以用while读 更改
memset(stackk,0,sizeof(stackk));
sort(vex,vex+t,cmp1);//最左下角的点
stackk[0]=vex[0]; //第一个凸包点
sort(vex+1,vex+t,cmp);//cmp2是更快的,cmp更容易理解 极角排序
stackk[1]=vex[1];//将第2个点存入凸包的结构体中
int top=1;//最后凸包中拥有点的个数 实际为2
for(i=2; i<t; i++)
{
//是否满足叉乘大于0 不满足出栈 控制<0或<=0可以控制重点,共线
while(cross(stackk[top-1],stackk[top],vex[i])<0){
top--;
}
stackk[++top]=vex[i]; //满足的入栈
}
for(i=0; i<=top; i++)
cout<<stackk[i].x<<" "<<stackk[i].y<<en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