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直系毕业师兄对于创新和大学学习的认识
一个高职高专学生对于创新的诠释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 出自电影《3 Idiots》
一、高效的自我学习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上进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础有关。可见基础对于一个人一生快速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和技术更新日新月异,高效、快速掌握新知识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从我自身个人经历来说,我大学三年快速的成长与进步,很大程度得益于大一时期摸索出的一套高效的自我学习方法。大部分人都是通过课堂、书本获取新的知识,按照课堂老师传授、书本讲解给定的流程去掌握和学习。而我一般获取新知识的途径,除了课堂书本外,会通过挖掘生活圈中存在的一些需求,从解决需求的过程中去获取新知识。而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我首先会花少量时间,使用互联网了解其概况、需求和应用,然后采用边学边用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通过将学习过程融入到解决需求的过程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创新之路并不好走
大学期间,我参与了很多的软件设计、算法设计的全国性比赛,其中也获得了不少的大奖。但其实获奖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通过比赛,我发现创新之路并不好走,每一次的研究与探索,都是在反反复复的小小突破与众多挫折中痛苦并快乐着度过。有一次的比赛让我很难忘,那是2012年参加中国软件杯的时候,比赛题目是《最优数字分配策略》。虽然最终作品代码只有短短的1500行,但却是我花了3个月的时间,每天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的成果。从最初步的问题调研,及类似问题用到的算法学习,再到自己针对问题设计特定算法,期间我一次次提出新的想法,又在实践之后也一次次推翻了自己的想法。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自己设计的算法也优化的越来越好,最终在比赛的时候,我的作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南京航空大学的选手作品并列荣获了首届“中国软件杯”全国总决赛仅有的四个一等奖。
三、学以致用,学以致知
如果学到的东西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那么学习的意义将大打折扣。相反,能够使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能更深化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同时让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拓展,而且还能从中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带着这样的想法,大一第一学期,我通过自学,开发出了一个打字练习软件,供自己和同学们使用;在大一第二学期的时候,我在帮助学校IT服务中心完成门户网站开发的过程中便学会了PHP程序设计。同年7月,应用现有的知识,我帮助一家佛山小企业完成了官方网站的开发。进入大二后,我先后因需求而开发了一个网页拍照控件、一个P2P校园共享软件以及带领同学完成了具备20多种功能、30多种生活小插件的微信公众接口平台的开发。大三时期,也就是2013年9月直到目前,着眼于“当代大学生应实现人生价值”,我带领同学成立了一个近10人的团队,围绕“深度阅读”、“个性化阅读”为主题的新时代需求,研发一款具备移动互联网特性的移动阅读软件,目前软件已经处于测试和优化阶段。通过大学三年不断的项目驱动,如今我已经学会了服务端、PC客户端、Web端、移动App等多种终端的开发设计。
四、感恩的心
回想自己大学专业所学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得益于互联网很多无私的人分享出来的信息资料。怀着感恩的心,我平时都会帮助一些来自不同学校的师弟、师妹、网友解决一些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同样的把我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享出去。2014年初,我因缘际会创办了酷记事(www.coolnote.cn)网站,旨在帮助一些新手高效的学习程序设计、算法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酷记事网站支持问题分享、代码分享、文档分享等多种功能。通过在网站上不断的互动与交流,不但激发了新手们学习的热情,而且也使得新手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目前酷记事网站累计浏览超过120000人次,其中最高一天超过15000人次。
五、创新感悟
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想过什么是创新,印象中创新只是一个与我们这些普通人遥不可及的梦。回想自己求学之路,我只是把我的兴趣变成了我的专业,把我的专业变成了我的工作,把我的工作变成了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