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性能内存数据库,常用于缓存场景以提升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然而,使用 Redis 缓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经典问题,比如一致性问题、缓存穿击、缓存穿透、缓存雪崩,以及缓存污染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有效处理,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引发服务不可用的严重后果。

本文主要探讨 Redis 作为缓存,在实践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
本文目录:
-
为什么要理解 Redis 缓存问题
-
缓存穿透
-
缓存击穿
-
缓存雪崩
-
缓存污染
-
数据库和缓存一致性
1. 为什么要理解 Redis 缓存问题
Redis 缓存能够显著提升数据访问速度,但其问题常与实际业务场景相关。深入理解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开发者设计更加健壮和高效的系统架构。
在高并发的业务场景下,数据库大多数情况都是用户并发访问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就需要使用 redis 做一个缓冲操作,让请求先访问到 redis,而不是直接访问 Mysql 等数据库。这样可以大大缓解数据库的压力。
当缓存库出现时,必须要考虑如下问题:
-
缓存穿透
-
缓存穿击
-
缓存雪崩
-
缓存污染
-
缓存和数据库一致性
2. 缓存穿透
问题定义:
缓存穿透指的是客户端频繁请求数据库中根本不存在的键,由于缓存中无法命中(因为数据不存在,无法写入缓存),每次请求都会直接访问数据库,导致数据库负载增加。

解决方法:
- 布隆过滤器
在缓存层增加布隆过滤器,将可能的合法数据提前存储在布隆过滤器中,拦截非法请求。

- 缓存空值
对于不存在的键,也将其值设置为
null并缓存一定时间,但需要注意避免缓存污染(详见后文)。
3. 缓存击穿
问题定义:
缓存击穿发生在某个热点缓存键过期时,大量请求同时涌向数据库,造成数据库瞬时压力过高。

解决方法:
- 设置热点数据不过期
将热点数据的过期时间设置为极长,或者动态更新热点数据的过期时间。
- 互斥锁
对访问过期缓存的请求加锁,只有获取锁的请求可以加载数据并更新缓存,其余请求等待。
4. 缓存雪崩
问题定义:
缓存雪崩指的是大量缓存数据在同一时间段失效,导致所有请求都涌向数据库,引发数据库崩溃。

解决方法:
- 缓存过期时间分布化
为不同的缓存键设置随机过期时间,避免同一时间大批量缓存失效。
- 多级缓存
在 Redis 缓存前增加本地缓存层,减轻数据库直接压力。
- 降级限流
在数据库压力过大时,开启服务降级或请求限流机制。
5. 缓存污染
问题定义:
缓存污染是指缓存中存储了低命中率或无意义的数据,占用了大量内存资源,降低缓存效率。

解决方法:
- 设置缓存淘汰策略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淘汰策略(如 LRU、LFU)。
- 过滤低价值数据
对可能影响缓存效率的数据进行预处理,避免写入缓存。
6. 数据库和缓存一致性
问题定义:
Redis 缓存和数据库中的数据可能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尤其是在数据更新时,可能导致缓存中的数据陈旧。

解决方法:
- 删除缓存策略
在更新数据库后立即删除缓存,使下一次访问重新加载最新数据。
注意,我们的更新是先更新数据库,成功后,让缓存失效。
- 延时双删策略
在更新数据库后,删除缓存,并在一定延时后再次删除缓存,确保缓存数据更新。

- 订阅通知
通过 Redis 的 Pub/Sub 功能或类似工具(如 Canal)监听数据库变更并同步更新缓存。
137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