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oRain云小助手:个人主页
🔥 个人专栏: 《Linux 系列教程》《c语言教程》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推荐
前些天发现了一个超棒的服务器购买网站,性价比超高,大内存超划算!忍不住分享一下给大家。点击跳转到网站。
专栏介绍
| 专栏名称 | 专栏介绍 |
| 本专栏主要撰写C干货内容和编程技巧,让大家从底层了解C,把更多的知识由抽象到简单通俗易懂。 | |
| 本专栏主要是注重从底层来给大家一步步剖析网络协议的奥秘,一起解密网络协议在运行中协议的基本运行机制! | |
| 全面深入解析 docker 容器,从基础到进阶,涵盖原理、操作、实践案例,助您精通 docker。 | |
| 本专栏主要撰写Linux干货内容,从基础到进阶,知识由抽象到简单通俗易懂,帮你从新手小白到扫地僧。 | |
| 本专栏着重撰写Python相关的干货内容与编程技巧,助力大家从底层去认识Python,将更多复杂的知识由抽象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内容。 | |
| 本专栏主要是发布一些考试和练习题库(涵盖软考、HCIE、HRCE、CCNA等) |
目录

好的,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架构问题。REST API 不适合实时双向通信场景,根源在于其基础通信模型与实时需求存在根本性的不匹配。
简单来说,把 REST API 用于实时通信,就像试图用写信的方式来进行一场激烈的电话辩论——机制本身决定了它既慢又笨拙。
核心原因:通信模型的根本性不匹配
| 特性 | REST API (请求-响应模型) | 实时双向通信 (如 WebSocket) |
|---|---|---|
| 通信发起方 | 永远由客户端发起 | 服务器和客户端都可以随时主动发起 |
| 连接状态 | 无状态。每次请求后连接通常关闭,下次请求是全新的。 | 有状态的持久化连接。一旦握手,连接会保持打开。 |
| 数据流方向 | 单向:客户端问,服务器答。 | 双向、全双工:数据可以同时双向流动,像打电话。 |
| 延迟 | 高。每次通信都有建立TCP/TLS连接的开销。 | 极低。一旦连接建立,数据可以直接推送,无需额外开销。 |
| 服务器推送能力 | 原生不支持。服务器无法主动通知客户端变化。 | 核心能力。服务器可以在任何时刻将数据推送给客户端。 |
详细拆解 REST API 的“不适合”之处
1. 缺乏服务器推送能力
这是最致命的缺陷。在实时场景(如聊天、实时股价、在线游戏)中,服务器需要能在事件发生时立即通知客户端。
-
REST 的困境: 客户端不知道服务器何时有新数据。它只能不断地去“问”服务器:“有新消息吗?”(轮询)。
-
短轮询: 客户端频繁发送请求(例如每秒一次)。大部分请求的回复是“没有新消息”,这造成了巨大的、不必要的网络和计算资源浪费。
-
长轮询: 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如果没有新数据,会“挂起”这个请求直到有数据或超时。这比短轮询好些,但每次收到数据后,客户端必须立即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来等待下一次更新,仍然有延迟和开销。
-
对比 WebSocket: WebSocket 连接建立后,服务器一旦有新消息,可以直接通过这个持久连接推送到客户端,延迟是毫秒级的。
2. 高昂的开销与低效性
REST API 基于 HTTP/1.1,而 HTTP/1.1 本身并不是为低延迟通信设计的。
-
每次请求的头部开销: 每个 HTTP 请求都携带大量的头部信息(Cookie、User-Agent 等),即使数据体很小。
-
TCP/TLS 握手: 对于 HTTPS 的 REST API,每次新建连接都需要进行 TCP 的三次握手和 TLS 的加密握手,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
对比 WebSocket: WebSocket 在初始握手后,后续通信的数据帧头部极小(通常只有2-10字节),并且没有连接建立开销,极其高效。
3. 无状态性 vs. 有状态需求
REST 的原则之一是无状态,这有利于水平扩展。但实时通信本质上是有状态的。
-
服务器需要知道哪个用户连接到了哪个服务器实例,并维护这个会话状态。
-
使用 REST,要实现这种状态感知非常复杂,通常需要引入额外的心跳机制和会话管理。
对比 WebSocket: WebSocket 连接本身就是有状态的,服务器天然地知道连接的存在和健康状况。
4. 单向通信的局限性
REST 严格遵循“客户端请求 -> 服务器响应”的模式。在实时协作编辑(如 Google Docs)或多人游戏中,数据流需要是双向且并发的。用 REST 模拟这种模式会变得极其复杂和笨重。
试图用 REST 模拟实时通信的“补救措施”及其缺陷
为了弥补 REST 的不足,人们想出了一些折中方案,但它们都有明显缺点:
-
Polling(轮询)
-
缺点: 效率极低,浪费资源,延迟高(最大延迟等于轮询间隔)。
-
-
Long Polling(长轮询)
-
缺点: 实现复杂,超时处理麻烦,连接不稳定时恢复机制复杂。
-
-
Server-Sent Events(SSE)
-
优点: 允许服务器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基于标准 HTTP,实现简单。
-
缺点: 仍然是单向的(只能服务器推客户端)。对于需要客户端也频繁向服务器发送数据的场景(如游戏)不适用。并且浏览器兼容性有微小差距。
-
这些方案通常被统称为“HTTP 流”或“Comet”技术,它们是在 REST/HTTP 模型上打的补丁,而不是原生支持。
何时使用 REST,何时使用实时方案?
| 场景 | 推荐技术 | 原因 |
|---|---|---|
| 获取用户信息、提交订单、查询商品列表 | REST API | 由用户操作触发,不需要服务器主动推送。简单、成熟、易于缓存和调试。 |
| 即时通讯、聊天应用 | WebSocket | 需要极低延迟的双向消息传递。 |
| 实时数据仪表盘(股价、体育比分) | WebSocket 或 SSE | 服务器需要持续推送更新。如果只需接收,SSE 更简单。 |
| 在线协作工具(如 Figma, Google Docs) | WebSocket | 需要双向、高频率的操作同步。 |
| 多人在线游戏 | WebSocket | 对延迟极其敏感,需要高频双向通信。 |
结论
REST API 是一种优秀的架构风格,但其设计初衷是用于对资源进行无状态的、基于请求-响应的操作。 它就像一本设计精美的产品目录:你查阅(请求),它展示(响应)。
实时双向通信场景的核心需求是低延迟、高频率、双向的数据流动,这更像是一场电话会议。WebSocket 等技术就是为这种“电话会议”而生的协议。
因此,将 REST API 用于实时场景是“削足适履”,会导致性能低下、资源浪费和实现复杂。正确的做法是为不同的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工具:用 REST 处理业务逻辑和资源操作,用 WebSocket 处理真正的实时交互。在现代应用中,两者通常是共存的。
❤️❤️❤️本人水平有限,如有纰漏,欢迎各位大佬评论批评指正!😄😄😄
💘💘💘如果觉得这篇文对你有帮助的话,也请给个点赞、收藏下吧,非常感谢!👍 👍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