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我朋友,作为一个从测试转岗到网安的老兵,经常被以前的同事问:“天天点点点,测那些无关痛痒的小bug,有意思吗?”
说实话,测试的苦,只有干过的人才懂。

😭 测试的痛,谁懂?
1. 重复劳动,永无止境
**你肯定经历过:**明明昨天刚测过的功能,今天产品经理一句话又得重测;上线前发现一个小bug,就得回滚版本重新测试一遍;更可怕的是,有些回归测试要做几十遍——不是因为有多重要,只是因为领导要求。
我那个朋友,在某金融公司做测试,光是一个支付接口就测了37轮,每轮都要执行相同的测试用例,填相同的表单数据。他跟我说:“我都快把测试步骤背下来了,比背课文还熟。”

2. 被动等待,毫无主动权
“测试等着开发提测吧、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的bug、等下次迭代再修复吧"——这些话是不是听着特别耳熟?
测试在整个开发流程中最被动:需求变更你得配合,开发延期你得等,上线时间定了你还得连夜加班。
我曾经在一个项目里,从下午5点等到凌晨2点,就为了等开发修复一个"不影响上线"的小bug。
3. 技术含量低,成长受限
很多人觉得测试就是"点点点",不需要什么技术。
事实是,初级测试确实如此——执行测试用例、记录bug、验证修复。
但做到高级测试,需要懂自动化、性能、安全,可又有多少公司给测试足够的成长空间?
我见过太多测试工程师干了5年,还是只会用几个工具,写几个脚本,技术水平停留在"熟练工"阶段。
❓ 转行网安
但你知道吗?测试转网安,简直就是"降维打击"。你在测试中练就的本领,在网安领域全是"硬通货"。
1. 测试经验,天然就是安全优势
测试人员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找bug!而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什么?找漏洞!
你在测试中培养的"找问题"的敏锐度,正是网安工作最需要的能力:
- 你测功能时发现"输入特殊字符会导致系统崩溃"——这就是典型的XSS漏洞
- 你测支付流程时发现"重复提交能刷单"——这就是典型的CSRF漏洞
- 你测接口时发现"未授权访问能获取敏感数据"——这就是典型的越权漏洞
我有个朋友,从测试转做安全测试后,一个月内就在公司的电商平台上发现了17个安全漏洞,直接拿到了公司的"安全卫士"奖,奖金比他过去半年的测试奖金还多。
2. 技能高度重叠,转型零成本
测试和网安,看似不相关,实则技能高度重叠:
- 自动化测试 → 安全自动化(编写POC脚本)
- 接口测试 → 接口安全测试(鉴权、参数校验)
- 性能测试 → DDoS攻击模拟(压力测试)
- 日志分析 → 入侵检测(日志审计)
这些技能完全可以无缝迁移。我认识的一位测试工程师,只花了2周时间学习了Burp Suite的使用,就能熟练进行Web渗透测试了——因为他早就熟悉各种接口和业务逻辑。
3. 工作模式更自由,发展空间更大
网安行业的工作模式比测试灵活得多:
- 安全测试可以远程办公(很多渗透测试项目都是线上完成的)
- 技术越老越吃香(漏洞挖掘经验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值)
- 副业机会多(可以在漏洞平台接单,一个高危漏洞奖励几千元)
最关键的是,网安工程师的市场需求旺盛。
据统计,2025年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将达到300万,而具备应用安全测试经验的人才更是稀缺资源。
😉 测试转网安,你的优势无可替代
测试工程师转行网安,最大的优势就是"懂得如何系统性地找问题"。你们每天都在模拟用户场景,测试各种边界条件,这种思维方式在安全领域极其宝贵。
🌰举个真实案例:
我一朋友在某医疗公司做测试,负责HIS系统的测试。转行做安全后,他发现了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护士站电脑经常共用,医生账号经常被借用查看患者病历。他设计了一套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案,不仅解决了安全问题,还优化了工作流程。现在他已经是那家公司的安全主管,年薪从18万涨到了40万。
⭐️ 写在最后
你的"测试经验",价值百万
说了这么多,不是鼓励大家盲目转行——毕竟每个选择都有成本。但如果你已经厌倦了无休止的重复测试,如果你渴望掌握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经验更有价值,那么网安领域绝对值得考虑。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优势再多,学习过程中也难免踩坑,我这里分享一份学习资料给大家
大家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找我咨询,我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需要相关资料也可以找我要,我的网盘里一大堆资料都在吃灰呢。
干货分享
①1000+CTF历届题库(主流和经典的应该都有了)
②CTF技术文档(最全中文版)
③项目源码(四五十个有趣且经典的练手项目及源码)
④ CTF大赛、web安全、渗透测试方面的视频(适合小白学习)
⑤ 网络安全学习路线图(告别不入流的学习)
⑥ CTF/渗透测试工具镜像文件大全
⑦ 2023密码学/隐身术/PWN技术手册大全

如果需要的话,扫描二维码领取,——毕竟,能帮大家少走弯路,比啥都实在。
最后再唠叨一句
测试的经验,你积累的不是"无用功",而是"宝藏"。
转行网安,只是把它从"幕后"搬到"台前"。
但机会不会自己来找你,得先迈出第一步——
先领份资料,先学个工具,先做个小项目……
你会发现,原来"用测试的思维找漏洞",真的没那么难。

3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