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MonkeyRunner的图片对比和获取子图功能的实现-Appium篇

本文介绍如何将MonkeyRunner中的截图比较及子图获取功能移植到Appium中,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在客户端进行截图比较及子图获取。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如果你的目标测试app有很多imageview组成的话,这个时候monkeyrunner的截图比较功能就体现出来了。而其他几个流行的框架如Robotium,UIAutomator以及Appium都提供了截图,但少了两个功能:
  • 获取子图
  • 图片比较
既然Google开发的MonkeyRunner能盛行这么久,且它体功能的结果验证功能只有截屏比较,那么必然有它的道理,有它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需要的情况下把它相应的功能给移植到其他框架上面上来。
经过本人前面文章描述的几个框架的源码的研究(robotium还没有做),大家可以知道MonkeyRunner是跑在PC端的,只有在需要发送相应的命令事件时才会驱动目标机器的monkey或者shell等。比如获取图片是从目标机器的buffer设备得到,但是比较图片和获取子图是从客户PC端做的。
这里Appium工作的方式非常的类似,因为它也是在客户端跑,但需要注入事件发送命令时还是通过目标机器段的bootstrap来驱动uiatuomator来完成的,所以要把MonkeyRunner的获取子图已经图片比较的功能移植过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但UiAutomator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它完全是在目标机器那边跑的,所以你的代码必须要android那边支持,所以本人在移植到UiAutomator上面就碰到了问题,这里先给出Appium 上面的移植,以方便大家的使用,至于UiAutomator和Robotium的,今后本人会酌情考虑是否提供给大家。

还有就是这个移植过来的代码没有经过优化的,比如失败是否保存图片以待今后查看等。大家可以基于这个基础实现满足自己要求的功能

1. 移植代码

移植代码放在一个Util.java了工具类中:
	public static boolean sameAs(BufferedImage myImage,BufferedImage otherImage, double percent)
	{
		//BufferedImage otherImage = other.getBufferedImage();
	     //BufferedImage myImage = getBufferedImage();
	     
	
	     if (otherImage.getWidth() != myImage.getWidth()) {
	       return false;
	     }
	     if (otherImage.getHeight() != myImage.getHeight()) {
	       return false;
	     }
	     
	     int[] otherPixel = new int[1];
	     int[] myPixel = new int[1];
	     
	     int width = myImage.getWidth();
	     int height = myImage.getHeight();
	     
	     int numDiffPixels = 0;
	     
	     for (int y = 0; y < height; y++) {
	       for (int x = 0; x < width; x++) {
	         if (myImage.getRGB(x, y) != otherImage.getRGB(x, y)) {
	           numDiffPixels++;
	         }
	       }
	     }
	     double numberPixels = height * width;
	     double diffPercent = numDiffPixels / numberPixels;
	     return percent <= 1.0D - diffPercent;
	   }
	
	   public static BufferedImage getSubImage(BufferedImage image,int x, int y, int w, int h)
	   {
	     return image.getSubimage(x, y, w, h);
	   }
	   

		public static BufferedImage getImageFromFile(File f) {
		
			BufferedImage img = null;
			
			try {
				img = ImageIO.read(f);
				
			} catch (IOException e) {
				//if failed, then copy it to local path for later check:TBD
				//FileUtils.copyFile(f, new File(p1));
				e.printStackTrace();
				System.exit(1);
			}
			return img;
		}
这里就不多描述了,基本上就是基于MonkeyRunner做轻微的修改,所以叫做移植。而UiAutomator就可能需要大改动,要重现实现了。

2. 客户端调用代码举例

package sample.demo.AppiumDemo;

import static org.junit.Assert.*;

import java.awt.image.BufferedImage;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URL;

import javax.imageio.ImageIO;

import libs.Util;
import io.appium.java_client.android.AndroidDriver;

import org.apache.commons.io.FileUtils;
import org.junit.After;
import org.junit.Before;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org.openqa.selenium.By;
import org.openqa.selenium.OutputType;
import org.openqa.selenium.WebElement;
import org.openqa.selenium.remote.DesiredCapabilities;

public class CompareScreenShots {

	private AndroidDriver driver;
	
	@Before
	public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
		DesiredCapabilities cap = new DesiredCapabilities();
		cap.setCapability("deviceName", "Android");
		cap.setCapability("appPackage", "com.example.android.notepad");
		cap.setCapability("appActivity", ".NotesList");
		
		driver = new AndroidDriver(new URL("http://127.0.0.1:4723/wd/hub"),cap);
	}

	@After
	public void tearDown() throws Exception {
		driver.quit();
	}

	@Test
	public void compareScreenAndSubScreen()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IOException{
		Thread.sleep(2000);
		
		WebElement el = driver.findElement(By.className("android.widget.ListView")).findElement(By.name("Note1"));
		el.click();
		Thread.sleep(1000);
		String p1 = "C:/1";
		String p2 = "C:/2";

		File f2 = new File(p2);
		
		File f1 = driver.getScreenshotAs(OutputType.FILE);
		FileUtils.copyFile(f1, new File(p1));
		
		BufferedImage img1 = Util.getImageFromFile(f1);
		
		f2 = driver.getScreenshotAs(OutputType.FILE);
		FileUtils.copyFile(f2, new File(p2));
		BufferedImage img2 = Util.getImageFromFile(f2);

		
		Boolean same = Util.sameAs(img1, img2, 0.9);
		assertTrue(same);
		
		BufferedImage subImg1 = Util.getSubImage(img1, 6, 39, 474, 38);
		BufferedImage subImg2 = Util.getSubImage(img1, 6, 39, 474, 38);
		same = Util.sameAs(subImg1, subImg2, 1);
		
		File f3 = new File("c:/sub-1.png");
		ImageIO.write(subImg1, "PNG", f3);
		
		File f4 = new File("c:/sub-2.png");
		ImageIO.write(subImg1, "PNG", f4);
		
	}

	
}
也不多解析了,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大家用得上的就支持下就好了...


 

作者

自主博客

微信

优快云

天地会珠海分舵

http://techgogogo.com


服务号:TechGoGoGo

扫描码:

http://blog.youkuaiyun.com/zhubaitian




### 回答1: PSPICE 17.2 是一种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工具。下面是一份简单的 PSpice 17.2 使用初级教程: 1. 安装和启动:首先,你需要下载并安装 PSpice 17.2 软件。安装完成后,双击图标启动软件。 2. 创建电路:在软件界面上,选择“文件”>“新建”,然后在电路编辑器中创建你的电路。你可以从元件库中选择组件,并将其拖放到画布上。连接元件的引脚以构建电路。 3. 设置元件参数:双击元件以打开元件参数设置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元件的值、名称和其他参数。对于电阻、电容等基本元件,可以直接输入数值。 4. 设置仿真配置:选择“仿真”>“设置和校验”,然后在仿真设置对话框中选择仿真的类型和参数。你可以选择直流分析、交流分析、暂态分析等。设置仿真参数后,点击“确定”。 5. 运行仿真:选择“仿真”>“运行”来启动仿真。在仿真过程中,软件将模拟电路的响应,并将结果输出到仿真波形窗口中。 6. 查看仿真结果:在仿真波形窗口中,你可以查看各个元件的电流、电压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波形。你还可以对波形进行放大、缩小、平移等操作,以更详细地分析电路的性能。 7. 保存和导出结果:在仿真过程中,你可以选择将结果保存为文件或导出为其他格式,如图像文件或数据文件。 以上是 PSpice 17.2 使用初级教程的基本步骤。随着实践的深入,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复杂电路的建模和分析方法,并尝试更高级的功能和技术。 ### 回答2: PSPICE 17.2是一款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用于对电路进行分析和验证。以下是PSPICE 17.2的使用初级教程: 1. 下载和安装:在官方网站上下载PSPICE 17.2并进行安装。 2. 组件库:打开PSPICE软件后,点击“Capture CIS”图标,进入组件库界面。选择适当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将它们拖放到画布上。 3. 电路连接:在画布上拖放所需元件后,使用导线工具连接它们。点击导线图标,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将其拖动到适当的端口上。 4. 参数设定:双击元件,弹出元件属性对话框。在这里设置元件的数值,例如电阻的阻值、电容的电容值等。 5. 电源设置:在画布上点击右键,选择“Power Sources”,然后选择适当的电源,如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设置电源的电压或电流数值。 6. 仿真设置:点击画布上方的“PSpice”选项,选择“Edit Simulation Profile”打开仿真配置对话框。在仿真配置中,设置仿真参数,如仿真类型(直流、交流、脉冲等)、仿真时间等。 7. 仿真运行:在仿真配置对话框中点击“Run”按钮,开始进行电路仿真运行。仿真完成后,可以查看并分析仿真结果,如电流、电压、功率等。 8. 结果分析:通过菜单栏中的“PSpice>Probe”选项,打开特定信号的仿真结果。通过选择信号节点,可以显示该信号的波形、幅值和频谱等信息。 9. 数据输出:仿真结束后,可以通过“PSpice>Results”菜单栏选项,导出仿真结果到文本文件,以供后续分析。 10. 误差调整:如果仿真结果与预期不符,可以检查电路连接、元件参数等以找出问题。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重新运行仿真以验证改进效果。 以上就是PSPICE 17.2使用初级教程的简要介绍。在使用过程中,请参考软件的帮助文件和官方文档,以获取更详细的指导和解决方法。任何新的软件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尝试,希望这个教程能对你有所帮助。 ### 回答3: PSPICE 17.2是一款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用于电路设计和分析。下面是一个简要的PSPICE 17.2的初级教程: 1. 下载和安装:首先,从官方网站下载PSPICE 17.2,并按照安装向导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打开软件。 2. 创建新工程:在PSPICE 主界面上,点击“File”菜单,然后选择“New Project”来创建一个新的工程。给工程起一个适当的名字,并选择工程的存储位置。 3. 添加电路元件:在工程界面上,点击“Place”图标,然后选择不同的元件来构建你的电路。你可以从库中选择各种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并将它们拖放到工程界面上。 4. 连接元件:选择“Wire”图标,然后点击元件的引脚来连接它们。确保连接顺序正确,以保证电路的正确性。 5. 设置元件参数:对于每个添加的元件,你需要设置它们的参数。右键点击元件,选择“Edit Propertiess”,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适当的参数值。 6. 添加电源:在电路中添加电源,以提供电路所需的电能。选择“Place”图标,然后选择合适的电源元件并将其拖放到电路中。同样,设置电源的参数值。 7. 设置仿真配置:在工程界面上,点击“PSpice”菜单,然后选择“Edit Simulation Profile”来设置仿真配置参数。你可以选择仿真类型、仿真时间和仿真步长等。 8. 运行仿真:点击“PSpice”菜单,选择“Run”来运行仿真。PSPICE将自动运行仿真并显示结果。 9. 分析和优化: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分析和优化电路的性能。你可以观察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以评估电路的性能,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10. 保存和导出结果:在分析和优化完成后,可以保存你的工程并导出结果。点击“File”菜单,选择“Save Project”来保存工程,然后选择“Outut”菜单,选择“Export”来导出结果。 以上是PSPICE 17.2的初级教程的简要介绍。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开始使用PSPICE 17.2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你将成为一个熟练的PSPICE用户。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