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计114-34的同学——IT雏鸟即将起飞

本学期C++课程教学中,强调方法与热情,通过设计独特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邮件与博客的申请开始,逐步引入循环语句、工程实践等关键概念。面对挑战与适应,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考试周临近,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个性化学习,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每周2-3个必做题目,一堆可选题目。调好一个程序,发布一篇博文。少部分同学享受着选做题,少部分同学不能按期完成基本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都觉得已经尽力。

这是整个学期我们学习C++的状况。

十年前讲过C语言后,就再也没有给大一的同学上过课,讲编程技术也没有过“零基础”的前提。十年后,在几番波折之后,再次有机会面对大一的学生讲程序设计。此时,对我而言,教学手段更熟练,教学理念更清晰,在教学一线为IT菜鸟起步作好服务的信念也更坚决。虽然有吹牛之味,标榜之嫌,但讲此话是不脸红的。已到不惑之年,对各种事看开了,就这点本事和这点志向,自知还有进步空间,很清楚哪儿做得不够,也在努力,自我肯定也一定要有的。这是我教学激情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而十年后的学生呢?有人感叹一年不如一年。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品尝了对不算少数的同学的无奈。由和不学习的学生作斗争,到认识到学生不学习有其局限,需要的是和学生并肩与不良学风作斗争,再认识到青年人(相对有城府的成年人)固有的纯真,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进步的渴望,认识到他们在与各种制约其发展的障碍斗争中的艰辛,以及认识到学生面对障碍妥协之后用麻木和貌似大度包装的痛苦。青年人是可爱的,大学老师应该挑起这份责任,不论之前的应试教育对他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带着他们学会改变,学会真正的学习。

这学期的C++课就包含了不少这样的期望。从我做起,讲究方法,重视保持和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通过每一周自己写出来的题目,让同学了解到C++的用途,不断地将似乎不该他们知道的东西引入课堂,提前让他们知道并学会工程中真正要用的东西,并在实践中尝试。第1周申请Email和博客,第2周没有学循环语句就要通过模仿写出星号图的输出,第3周学会单步执行程序,在后面,依次引出效率专题、测试用例设计专题、在实践数组中开始用文件,指针开头不久即进入结构体,重点拿下动态链表的硬头。这种安排在传统的教学中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我们已经用实践证明了这种交叉,由习而学的可行性及以此而来的收获。但这也给我可怜的学生带来了难度,本来大学的适应就是一个坎,偏遇上这么一个不规矩的老师。有时,从我的角度也把握不好实验题目的难度,认为很容易做的,学生真的要绞尽脑汁才能调出来。作为教师,我除了尽力讲清楚知识点外,给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精神动力和实在的帮助,敏感地发现同学们中间存在的情绪问题,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计划。

多少年来,我认清一个道理:只要教师是认真投入的,学生就会效仿,至少不会对着干。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每次也总有几个让人有受打击的感觉,但总体上,学生是对教师的认真买账的。对于新生,我相信没有一个学生入学就是带着不美好的愿望来的。这也是我找机会教大一新生的理由。由程序设计入手,会编程,能编程了,大二开始不会走偏路,专业学习就会提速,课外自学也更加自如。一个学期快过完了,我的假设得到了检验。同学们执着的投入时时让我感动。有个别同学由于困难或者不好的学习习惯止步不前,因为有博客,我能及时发现并提醒,他们也能马上行动。

我和学生讲过:“没有一个逗号憋你一下午的经历,成就不了程序员。”当他们真的被拌住之时,有时忍受的不仅是焦急,时间久了甚至是感受打击。但这是一个合格程序员的必经的锤炼之路。眼看着别人的报告一个个出来了,自己的错误还有一大堆,给谁都急。于是我见证了不少同学主动求助,快速赶上的过程。下个学期,部分显得落伍了的同学将是我的重点工作之一。但是进步是学生自己的事,需要加倍努力赶上大部队。带领同学们整体追求更快进步、更高水平,是我最重要的任务。

考试过后将是惬意的寒假。我和学生提到,大学学习的质量还看你假期中到底有多长时间用于个性化的学习安排。除了走亲访友,暑假适合安排实践,而利用不短的寒假多多阅读则是一个享受。对于C++这一事关专业基础能力的课程而言。重做和整理一遍实验题目、做一做没有来得及实施的同步项目都是一个好的选择。对学期中学习困难的同学更是这样。在没有老师和同学在身边的日子里,要依靠自己的独立精神,培养自己的耐性。或者,现在的通信方式和条件已经很方便,并不一定要孤军奋战。

同学们正处在考试周的忙碌之中,好好复习,平时没有注意到或没有理解到的细节会在这时一个个进入你的视野,你应该要有一个个的顿悟:“原来是这样”。这是大学考试的最大功能。祝同学们都能考出满意的成绩,为这一学期认真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天气暖和起来的时候,我们将再次相会。我期待着更富有效率和热情的教学氛围,和我的学生一起享受更多成长中躲不开的困惑与必定来的喜悦。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多种开发者工具及其对开发效率的提升作用。首先,介绍了两款集成开发环境(IDE):IntelliJ IDEA 以其智能代码补全、强大的调试工具和项目管理功能适用于Java开发者;VS Code 则凭借轻量级和多种编程语言的插件支持成为前端开发者的常用工具。其次,提到了基于 GPT-4 的智能代码生成工具 Cursor,它通过对话式编程显著提高了开发效率。接着,阐述了版本控制系统 Git 的重要性,包括记录代码修改、分支管理和协作功能。然后,介绍了 Postman 作为 API 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可创建、测试和文档化 API,缩短前后端联调时间。再者,提到 SonarQube 这款代码质量管理工具,能自动扫描代码并检测潜在的质量问题。还介绍了 Docker 容器化工具,通过定义应用的运行环境和依赖,确保环境一致性。最后,提及了线上诊断工具 Arthas 和性能调优工具 JProfiler,分别用于生产环境排障和性能优化。 适合人群:所有希望提高开发效率的程序员,尤其是有一定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和技术团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选择合适的 IDE 提升编码速度和代码质量;②利用 AI 编程助手加快开发进程;③通过 Git 实现高效的版本控制和团队协作;④使用 Postman 管理 API 的全生命周期;⑤借助 SonarQube 提高代码质量;⑥采用 Docker 实现环境一致性;⑦运用 Arthas 和 JProfiler 进行线上诊断和性能调优。 阅读建议:根据个人或团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工具,深入理解每种工具的功能特点,并在实际开发中不断实践和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围绕低轨(LEO)卫星通信系统的星间切换策略展开研究,针对现有研究忽略终端运动影响导致切换失败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改进策略。第一种是基于预测的多属性无偏好切换策略,通过预测终端位置建立切换有向图,并利用NPGA算法综合服务时长、通信仰角和空闲信道数优化切换路径。第二种是多业务切换策略,根据不同业务需求使用层次分析法设置属性权重,并采用遗传算法筛选切换路径,同时引入多业务切换管理方法保障实时业务。仿真结果显示,这两种策略能有效降低切换失败率和新呼叫阻塞率,均衡卫星负载。 适合人群:从事卫星通信系统研究的科研人员、通信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及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和优化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星间切换策略;②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③保障不同类型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特别是实时业务的需求。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详细介绍了两种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还提供了Python代码示例,包括终端位置预测、有向图构建、多目标优化算法以及业务感知的资源分配等关键环节。此外,还设了完整的仿真测试框架,用于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并提供了自动化验证脚本和创新点技术验证方案。部署建议方面,推荐使用Docker容器化仿真环境、Redis缓存卫星位置数据、GPU加速遗传算法运算等措施,以提升系统的实时性和算效率。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迂者-贺利坚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